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路域系统作为一种特殊生境以及景观廊道,已经成为某些物种入侵的重要通道,因此公路被认为是入侵植物扩散的主要途径之一。为了揭示道路与植物入侵的关系,本文以云南省主要高速公路—昆磨高速为研究区,通过野外调查和统计分析,对该路域系统中入侵植物肿柄菊(Tithonia diversifolia)的空间分布格局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在昆磨高速路域系统中肿柄菊的空间分布呈现非均匀状态,肿柄菊高度聚集分布区有3个(玉元高速K142-165km化念-扬武、思小高速K420-460km曼歇坝-普文和小磨公路K103-114km),聚集分布区有3个(玉元高速K180-200km红龙厂-甘庄、元磨高速K332km-磨思高速K385krn把边-同心、小磨公路K1-20km),分布形式主要表现为横向大面积扩散和纵向线状连续分布;极少分布区有4个(玉元高速K165-180km扬武隧道-红龙厂、元磨高速K264-306km墨江-通关、小磨公路K20-103km、小磨公路K114-171km);其余区域呈现零星的单簇和多簇分布。(2)肿柄菊的空间分布的连续性与间断性与昆磨高速工程特征具一定的内在关联,主要表现为隧道、桥梁和固化边坡之间的连贯程度越密集,肿柄菊的多度级越低,隧道、桥梁和固化边坡所占比例较大的路段与肿柄菊分布的不连续区间具有较高的一致性,可能是由于这些工程形式阻隔了肿柄菊的快速扩散与传播。(3)昆磨高速沿线肿柄菊的多度级与土壤肥力综合指数和海拔之间不存在显著相关关系。该路域系统中肿柄菊分布的最低海拔和最高海拔分别为540m和2010m,不同多度级在各海拔梯度上均出现;土壤肥力最高和最低的综合肥力指数分别为0.498和0.001,基径最大单株(d=20.85cm)处的土壤综合肥力指数仅为0.161,表明昆磨路域系统的生境条件均为肿柄菊的适生区,土壤肥力与海拔梯度并非影响其生长与扩散的关键因素。(4)昆磨路域系统中的土地利用类型与生产方式对肿柄菊的空间分布具有重要影响。路域系统中的大面积连续的农业和林业种植极大地限制了肿柄菊的生境空间与扩散范围,其扩散动态很大程度上决定于人为干扰对其适生空间的压缩或释放。本研究判识了肿柄菊在昆磨路域系统中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与海拔和土壤因子之间的关联程度,表明入侵植物肿柄菊的适应性广,昆磨高速整个路域系统均为其适生分布区,海拔与土壤肥力并不是限制其分布的主要因素。在局地范围内,人为干扰和土地利用方式对其扩散的影响更为主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