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体内、体外实验和临床组织研究一种新的CD44变异体(CD44v17)与宫颈上皮内瘤变(宫颈癌癌前病变)及宫颈癌之间的关系,以及其在宫颈上皮内瘤变向宫颈癌发生、发展中的表达和意义。 方法:用lipofectamine2000将CD44v17siRNA、pcDNA3.1-CD44v17质粒及其阴性对照组转染Hale细胞、Siha细胞,通过CCK-8、划痕实验、流式细胞术、Westernblotting、细胞周期测定方法等观察CD44v17对人宫颈癌细胞系Hale细胞及Siha细胞的增殖、凋亡、迁移等能力的影响;建立荷人宫颈癌裸鼠移植瘤模型,在荷瘤裸鼠体内注射针对CD44v17的shRNA慢病毒液,在体内研究观察靶向CD44v17的shRNA慢病毒对裸鼠宫颈癌移植瘤的成瘤情况;PCR检测宫颈正常组织、CINⅠ级、CINⅡ级、CINⅢ级和宫颈癌组织中CD44v17的含量;通过对比研究正常宫颈组织、各级宫颈上皮内瘤变组织和宫颈癌组织的CD44v17的表达,及用RNA干扰技术探讨CD44v17和MMP9、Ki67在宫颈癌和宫颈上皮内瘤变中的意义。 结果:CCK-8法证实CD44v17促进宫颈癌细胞的生长;划痕实验显示CD44v17可增强宫颈癌细胞的迁移能力;流式细胞术及Western blotting检测凋亡相关蛋白验证了CD44v17具有抑制宫颈癌细胞凋亡作用;细胞周期测定显示干扰CD44v17RNA后,S期细胞比例降低,G1期细胞增高,细胞阻滞于G1期并诱导细胞凋亡。裸鼠试验结果显示在荷瘤裸鼠体内注射针对CD44v17的shRNA慢病毒液,干扰CD44v17 RNA后荷瘤裸鼠的成瘤能力明显降低,成瘤的体积和重量均明显降低。CD44v17、MMP9、Ki67的表达在宫颈正常组织、逐级升高的宫颈上皮内瘤变组织、宫颈癌组织中逐渐升高,且CD44v17、MMP9、Ki67表达的增高幅度在CINⅢ级和宫颈癌间最明显。 结论:CD44v17能抑制宫颈癌细胞的凋亡,促进宫颈癌细胞的生长,增强宫颈癌细胞的增殖、迁移能力。CD44v17和MMP9、Ki67均对宫颈上皮内瘤变向宫颈癌发展过程中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在临床处理宫颈上皮内瘤变时可以将CD44v17作为判定是否有向宫颈癌恶变潜能的重要指标之一,参与宫颈上皮内瘤变及宫颈癌患者的筛查、诊断、治疗和判断,以及它有可能成为宫颈癌治疗的新靶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