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像叙述与社会记忆

来源 :河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guangli15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影像叙述与社会记忆的关系,影像叙述对社会记忆的承载和表述方式等问题,一直以来被“电影是物质现实的复原”的功能论所取代,在强调影像本体论特征的同时,却忽略了影像承载社会记忆、对社会记忆的表达、塑造与影响等方面的问题。从影像技术的源起来看,影像无疑具有保存物象、保存历史与记忆的功能,而电影的运动影像和时间影像的出现,则使影像叙述与社会记忆的关系变得更加微妙。  对于已发生的历史事件,什么是它的见证物和社会记忆的可靠载体?对于历史学家而言,是档案馆里密封的文献;对于公众而言,是专门化的博物馆内的陈列物,但这些并非社会记忆的核心之所在。历史留下的是事件发生的原始场所和事件的幸存者及亲历者的记忆。但所有的历史场所都面临着荒漠化与废墟化,所有的幸存者与亲历者都将会离去。论文旨在围绕影像叙述对社会记忆的承载和表述,通过富有范例意义的影像叙事作品,探究影像与话语、图像与故事的讲述、记录影像中的音画关系、历史的再现与虚构、艺术表现和证词记忆之间的张力、影像的美学效果与影像再现的伦理限度等论域。  论文的主要研究问题及思路是:首先通过钩沉社会记忆和历史叙事的纪录片对历史事件的表述,探讨历史的空场以及各种物质遗存作为一种“索引性”记忆的作用,探索历史的空场与幸存者记忆话语之间的对话关系,进而彰显在日益废墟化或荒漠化的社会记忆中,记录历史片的历史认知功能和社会伦理功能。  其次,论文探讨的是新闻图像对历史事件的现场及物质痕迹所保留的见证式记忆,以及由历史见证向艺术表现领域的转换问题。在见证记忆的真实可信性方面,摄影、影像的媒介作用是其它媒介不可企及的,记忆影像在一定程度上承载着文献档案的历史记录功能;但另一方面,任何对社会记忆和历史叙述的主要方式对于后人来说首先是一个可以讲述的“故事”,一个内容大致相同细节却千变万化而且可以引出种种不同诠释的“故事”。因此就必须从影像的可见性问题,转入可见的与可说的、即从影像转入影像叙事问题:在不违反历史真实的情况下,探讨如何发挥影像叙事对塑造、传递、构建社会记忆的美学功能和伦理作用,以及声音对影像的可见性及其叙事意义的生成不可或缺的作用,以深化影像叙述与社会记忆之间的多重关联。  尽管影像艺术拥有丰富的富有表现力的手段,但随之而来的问题恰恰涉及到战后艺术领域兴起的一种伦理意味的认知,或可称为“表现的禁令”:即面对骇人听闻的事件,艺术表现、艺术再现的限度问题。这一讨论围绕着富有影响力的克劳德·朗兹曼的《浩劫》等,展开影像叙述对“不可表现之物”的表现这一充满悖谬的论域,探讨影像叙述中的社会记忆问题、尤其是远未被阐明的图像再现中伦理限度问题。这一问题也一直伴随着电影对历史表现的争议,“奥斯维辛的难题”对于影像叙述来说,主要不是美学效果问题,而是对群体灭绝、死亡集中营等非人性事态的影像再现的伦理限度问题。就战后的大屠杀影像叙事而言,越来越多的电影属于有历史根据的虚构,而非严格意义上的历史见证。因此就有了虚构的美学与见证的伦理之间的不同表现形式及其内在冲突。就可说的而言,可以区分为一种连续性的言说即不免使用了虚构的叙事;和一种非连续性的、片段的言说;就可见的而言亦是如此,一种是通过表演对原始情状的想象性的复原,即同样包含着虚构式的再现;另一种就是通过幸存者的出场,通过对遗物、痕迹的发现与阐释,对永远不可见的事件进行表征。  简言之,围绕着社会记忆与影像叙述,一方面是记录与见证,一方面是虚构与表现,对于悲剧性的历史事件与痛苦的社会记忆来说,艺术虚构与表现的极端形式就是看似不可能的“大屠杀的喜剧化”。在电影史上,不乏以喜剧化的方式表现以大屠杀为背景的作品,虽然面对残酷的战争事态,这一艺术探索充满道德风险,事实上也充满争议。但通过对社会记忆喜剧化艺术表现方式的研究,可以展现出艺术表现与历史事件、艺术风格与社会记忆之间多重复杂的关系。对灾难经验、战争经验或任何种类的残酷记忆,如果不是一种刻意颠倒、抹杀与歪曲的话,可以把灾难经验和痛苦记忆的喜剧化视为一种通过新的艺术方式对社会记忆的调节,对艺术与伦理之间关系的一种调节,也是对精神创伤、心理创伤的一种安抚。  随着时间的流逝,一些创伤性事件的远去,对社会记忆的反思也愈来愈呈现出不同的面貌。就影像叙述而言,从严肃的历史表现到喜剧化的风格,从幸存者的见证这唯一合法的证词记忆到《辛德勒名单》德国式英雄主义的叙事,社会记忆论域呈现出两幅不同的面孔。与之同时,在死难者或受害者的叙事之外,具有施害者身份的一方在长久沉默之后也开始讲述他们自身在灾祸中所遭遇的磨难,后者不仅在影像叙事的历史表现、也在文学界和思想界引发了一种关于记忆的焦虑,或称之为“历史天使的视觉焦虑”即历史视野和社会记忆的转向问题,这些讨论不仅事关历史的完整叙事,更关切到社会记忆的争夺、社会身份的重新塑造和社会记忆的伦理问题。
其他文献
癌症患者男性占六成  本刊记者:现在,癌症的发病率在急速飙升。据调查显示,男性癌症发病率比女性要高,这是为什么呢?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日益广泛,因此为保证大体积混凝土的质量,加强对其的技术监督与质量控制尤为重要,为大体积混凝土的良性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本文笔者结合
建近年来,建筑装饰装修工程施工中,良好的施工质量是企业形象,业主权益的重要保证,因此,如何提高工程质量,将永远是建筑装饰施工永恒的话题。本文叙述了建筑装饰施工管理中存在的问
作为近代社会转型语境下的最有影响的一个词坛流派,晚期常州词派和前中期词人一样注重理论建构和创作实践,但是又表现出不同于前中期的特征。词人们为近代词的存在和发展开疆辟
当前,国际经济、科技、军事等的竞争说到底就是人才的竞争,而人才有赖于教育去培养。受应试教育的趋势影响,中学生被迫投入竞争,因此中学生心理健康应是引起认真重视的一个课
按照汉语史的分期,两汉是承上启下的关键时期,而对此时期的汉语词汇研究目前还相对薄弱。近年来,有程湘清《两汉汉语研究》、管锡华《〈史记〉单音词研究》、韩陈其《〈史记〉复
尼采的理论涉及各个领域和层面,如他的日神酒神理论、超人哲学、艺术形而上学、悲剧世界观、审美人生、权力意志、艺术生理学等等。彭富春在他的《身体和身体美学》一文中说:“
所谓“男女之别”,首当其冲就是生理结构之别,其次才是心理、社会分工之别。而在男女皆有的常见疾病领域,“男女之别”也体现明显。有研究发现,并非生理结构不同以及性激素水平所致,而主要是男性扮演的社会角色以及个人喜好让他们在不良生活作息、饮食方式上增大了患病风险。  人体大肠病变有着明显的男女高下之分。大肠癌包括直肠癌与结肠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它在男性中比较多见,男女之比为1.65∶1,发病年龄75%
陶渊明神思妙笔创造出来的桃源世界不断地叩响后人的心弦,它成为我国传统文人心往神驰的精神家园。在中国封建王朝的鼎盛时期,有一群人曾这样地活过、爱过、写过,他们憧憬桃源,希
经济的快速发展给我国的建筑业带来了发展的契机,在过去十几年经济的快速发展期,我国的建筑行业也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进一步完善了建筑业相关的施工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