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中地区位于陕西省中部,东至潼关,西至宝鸡,南至秦岭,北至黄土高原,拥有悠久的历史传统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作为传统文化一部分的关中民居建筑文化也呈现出鲜明的地域特点。近年来在对关中地区的宫殿建筑研究和实践方面涌现出一大批成果,但对传统民居的研究,尤其是对古民居伦理的研究还相对薄弱。本文尝试从考察关中地区古民居遗存入手,探寻关中传统民居伦理特质,挖掘其内在的伦理意蕴,希冀能对城市建设、民居旅游发展之思路有所裨益。本文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展开研究:从点和微观的角度揭示单个院落所体现的家庭伦理意蕴;从面和宏观的角度揭示院落、村落所体现的社会伦理意蕴;从社会和自然的关系角度揭示关中民居所体现的环境伦理意蕴。关中现存民居大多为明清和民国所遗留,即便这样,通过对半坡遗址和岐山凤雏村遗址的研究,仍可隐约看出后世建筑在一定程度上承袭了诸如上述两遗址的伦理考量。第一,就单个院落看,关中传统民居在建筑布局、建筑结构、建筑功能及建筑装饰等方面都严格地遵循着儒学家庭伦理准则,诸如中庸的道德思维方式、“义利之序”的家族等级观念等,都在关中民居上得到全面贯彻。第二,就村落内部结构看,关中传统民居通过祠堂、戏楼、庙宇、广场、牌坊等建筑形式,体现出特殊的人与神的伦理关系、活人与逝者的伦理关系、单个家庭与宗族的伦理关系。第三,就村落与其自然环境的关系看,关中古代民居非常注重人的生活与环境的相适性,无论是选址、布局和空间构成,皆体现着因地制宜、因山就势、相地筑屋的营造思想。在长期实践中,关中先民逐渐获得许多经验以适应不同的环境类型,努力追求环境和建筑相适宜。研究地区民居建筑文化的深层意义在于,透过传统民居伦理意蕴的发觉,让我们自觉于现代民居究竟改善了什么居住条件,又遗失了传统民居中何种珍贵的建筑元素,而我们到底应该朝向什么样的民居建筑新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