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科学论证作为一种重要的科学实践已经引起越来越多的科学教育者的关注。基于我国学生科学论证能力普遍薄弱的现状,教师通过话语引导实施论证以提升学生论证水平是一种重要的方式。本研究主要关注教师如何将论证理念融入课堂教学,如何通过课堂话语来推动课堂论证活动的开展。通过选取2015年至2019年期间省级及以上优秀展示课(名师课)及对应主题的常态课共12节课例作为研究样本,运用基于论证视角的课堂话语分析框架对小学科学课堂中的教师话语类别和特点进行分析。研究主要得到以下结论:(1)教师话语仍占据课堂话语量的主体,指引课堂教学的节奏和走向。(2)课堂中教师的非论证话语居多,但是教师论证话语能够促进课堂论证活动的开展。教师论证话语中“鼓励学生提出主张”的话语最多,其次是“鼓励学生提出理由”、“鼓励学生检验他人的论点”及“鼓励学生反思自己的论点”,最少的是反驳类及“鼓励学生检验证据”的话语。非论证话语中“以讲述法解说”、“指示学生进行某项活动”及“引导学生做出回应”三类教师话语最多,而“鼓励学生讨论”的教师话语最少。(3)六年级教师使用的课堂论证话语要素较二、四年级完备,论证质量高于其他两个年级,但二年级和四年级的教师论证话语要素数量和使用情况并未出现明显差异和规律。(4)优质课教师使用论证话语的品质高于常态课教师。由于对教学主题的环节设计的层次性、内容结构的逻辑性、挖掘潜在内容的深度和侧重点的不同,优质课教师和常态课教师的论证话语数量和分布存在差异。优质课教师比常态课教师更关注论证话语使用情境的多样化、论证过程的逻辑性和深刻度。(5)教师使用的论证话语能够促进学生观点的自我建构,但是缺乏社会协商层面的对话互动。据此,本研究为小学科学课堂实施论证活动提出几点建议:(1)提升教师的论证素养;(2)提供丰富的论证资源和互相评价的空间;(3)分阶培养学生的论证能力。(4)开发渗透式论证教学模式的课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