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伪狂犬病病毒(Pseudorabiesvirus,PRV),能感染多种家畜及野生动物,其中以猪最为易感,发病情况也最为严重,猪是伪狂犬病毒的自然宿主。伪狂犬病(Pseudorabies,PR)是由伪狂犬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发病动物主要表现为发热,呼吸道症状和神经症状等。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给世界范围内的养猪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被我国列为2类传染病。目前,对于PR的防控主要依靠接种疫苗,疫苗的广泛使用有效地控制了猪伪狂犬病的流行。但在2011年以来,PRV疫苗免疫的规模化猪场暴发了大规模PRV变异株导致的伪狂犬疫情,并且呈现出逐步蔓延的形势,给我国养猪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此次PR的暴发说明传统的PRV疫苗的保护力不足,已经不能为宿主提供足够的保护。新型PRV变异株与经典株相比,毒力增强,对猪的致病性也明显增强,由新型PRV导致的PR将是今后危害我国养猪业最为严重的传染病之一。本课题通过2017年从山东泰安地区PR免疫猪场的伪狂犬病疑似病料中分离得到了一株伪狂犬病毒,克隆了其主要的囊膜糖蛋白基因gE,gI和gC基因,并对其序列与国内外经典毒株和国内2011年以来分离的新型变异伪狂犬毒株进行了序列比对和遗传进化分析,序列比对发现该毒株与国内2011年以来新分离的变异株存在相同的特征性变异位点,即在gE氨基酸序列的第48和496位均有1个天冬氨酸(D)的插入,具有变异毒株的典型特征,并未在gE,gC和gI基因都有与变异株相同的变异位点。除此之外本次分离毒株还有其特有的变异位点。遗传进化分析表明该变异株与GenBank中2011年以前登录的经典毒株位于不同分支,与2011年之后中国流行的变异毒株位于同一分支。表示本实验成功从临床病例中分离了一株PRV变异毒株,为了解近年来PRV的变异情况,分析其主要囊膜蛋白的序列遗传变异规律,为PRV变异株致病性研究搭建平台。并对其gE和gI基因进行了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为下一步研究gE和gI蛋白功能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