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河套灌区存在盐碱化土壤面积大、淡水资源不足、微咸水资源丰富等现象。在该区中重度盐碱地中开展微咸水滴灌条件下沙穴种植枸杞试验研究,合理开发利用当地盐碱化土壤和微咸水资源,是河套灌区农业种植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需求,同时可以为国内外同类地区的农业发展提供技术参考。本文通过两年微咸水滴灌沙穴种植条件下的田间试验,通过分别在中、重度盐碱地试验区中设置原土种植和沙穴种植的对比试验,探究了不同处理下土壤环境变化规律,揭示了中、重度盐碱地中微咸水滴灌条件下原土种植处理和沙穴种植处理不同的土壤水分、盐分、养分和枸杞作物特征的变化规律;在此基础上通过设置不同的微咸水灌水水平,找到了各处理分别适宜的微咸水灌溉制度。主要结论如下:(1)沙穴能够扩大水-土接触面,增加灌溉水的入渗面积,进一步降低灌溉水的供应速率,使其更加接近该土壤的饱和导水率;其次,沙穴还能够暂时存储未入渗的水分,延长入渗时间,促进土壤入渗;再次,沙穴的设置,还避免了灌溉时水滴的击打对表层原始土壤结构的破坏。研究结果显示,在“滴灌+沙穴”的共同作用下,土壤入渗性能得到显著改善。(2)中重度盐碱地土壤盐分主要积聚在30cm以上的土壤表层,并呈随土层深度增加逐渐减小的趋势。原土种植处理的土壤盐分高值区域主要出现在土壤30cm以上土层,而沙穴处理的EC值高值出现在土壤0-60cm范围中,沙穴处理EC值数值较原土种植处理低10%左右,同时在水平方向上有较为明显的盐分向沙穴方向运动的趋势。在进行单次灌溉后,重度试验区原土种植处理EC值均值降低10%左右,沙穴处理降低25%左右;中度试验区原土种植处理EC值降低7%左右,沙穴处理降低20%左右。认为沙穴在盐碱地中开始起到集聚土壤中的盐分并使其加速向土层深处运动的趋势。(3)沙穴种植处理较原土种植处理提高了空间范围的养分汇集比例,重度试验区养分汇集比例提高了 3%左右,中度试验区养分汇集比例提高了 5%左右。养分被沙穴汇集后会更容易吸收利用,从而减少了养分的流失。(4)整体而言沙穴种植处理枸杞作物指标生长量明显高于原土种植处理:重度试验区沙穴种植处理的枸杞株高生长量较原土种植处理高出2.91%,中度试验区沙穴种植处理的株高生长量较原土种植处理高出3.19%;重度试验区沙穴处理地径生长量较原土种植处理高出4.64%,中度试验区沙穴处理地径生长量较原土种植处理高出0.65%;重度试验区沙穴种植处理的新枝生长量较原土种植处理增长了 3.57%,中度试验区沙穴种植处理的新枝生长量较原土种植处理增长了 2.82%。认为沙穴起到了汇集水分和盐分并加速水分、盐分下渗的功能,从而使得沙穴处理枸杞作物指标生长表现优于原土种植处理。(5)微咸水灌溉沙穴种植对枸杞产量的影响方面:2019年重度试验区原土种植处理最高产量为453.76 kg/hm2,重度试验区沙穴种植处理最高产量为946.71 kg/hm2,增长108.6%,同时枸杞果湿干比也有所下降,从3.612下降到了 3.450。中度试验区原土种植处理最高产量为1256.82 kg/hm2,中度试验区沙穴种植处理产量为1526.78 kg/hm2,增长了 21.5%,同时枸杞果湿干比从3.420下降到了 3.232。认为沙穴处理对于中重度盐碱地增产起到了良好的促进效果,同时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枸杞果的湿干比,从而进一步提高经济效益。(6)综合考虑不同灌水水平下微咸水滴灌下土壤水分、盐分、养分以及枸杞各作物指标的变化,认为重度试验区原土种植在使用微咸水进行灌溉时,适宜使用a灌水水平,即单次灌水22.5mm;中度试验区原土种植处理及中、重度研究区沙穴种植处理在使用微咸水进行灌溉时,适宜使用b灌水水平,即单次灌水30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