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李心峰先生是中国当代著名的艺术理论家,其学术思想涵盖美学、文艺学、艺术学等领域。他建构了独具特色的前瞻性理论体系——“元艺术学”。自20世纪80年代李心峰提出“元艺术学”以来,一些学者注意到“元艺术学”研究的重要性并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但是目前学术界对李心峰“元艺术学”的研究尚缺乏系统梳理和综合论述,对“元艺术学”的内涵理解尚未达成共识,还未能充分认识到“元理论”研究在艺术学领域中的价值和作用。基于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李心峰先生是中国当代著名的艺术理论家,其学术思想涵盖美学、文艺学、艺术学等领域。他建构了独具特色的前瞻性理论体系——“元艺术学”。自20世纪80年代李心峰提出“元艺术学”以来,一些学者注意到“元艺术学”研究的重要性并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但是目前学术界对李心峰“元艺术学”的研究尚缺乏系统梳理和综合论述,对“元艺术学”的内涵理解尚未达成共识,还未能充分认识到“元理论”研究在艺术学领域中的价值和作用。基于此,笔者试图全面阐发李心峰“元艺术学”中的理论精髓,力图归纳出李心峰“元艺术学”中的核心概念、内容及其在艺术学学科中的应用,从而总结“元艺术学”在艺术学理论学科中的理论价值及意义。当下正是中国艺术学学科发展的重要时期,重视“元艺术学”研究,即“元理论”在艺术学学科中的自觉应用,是很有必要和可行的。全文主要分为三部分,正文包含四章。绪论主要梳理关于李心峰“元艺术学”研究现状,同时明确本文选题缘由、选题意义、研究方法及课题创新性。第一章对李心峰学术历程进行历史性叙述,意在说明李心峰能够提出“元艺术学”的缘由。改革开放之后中国艺术学学科发展以及学科成立对李心峰思想的形成影响颇深;师从林焕平先生、黄海澄先生、董学文先生的过程,为他学术思想的发展奠定了基石。此外,马克思“艺术生产理论”、德索“一般艺术学”、贝尔纳“科学学”为他的“元艺术学”思想提供了理论依据。第二章对李心峰“元艺术学”的内涵进行阐释。首先对“元艺术学”的概念提出进行追根溯源;其次是辨析了“元艺术学”与美学、文艺学(文学学)两者之间的关系;最后说明“元艺术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第三章主要对“元艺术学”中拟构的“元艺术批评”、“艺术史哲学”(元艺术史学)、“通律论艺术学”进行进行深入挖掘。核心是对“艺术学的根本道路”的思考,解释何为通律论艺术学,重点阐释艺术学根本道路是走向通律论的艺术学,力求说明通律论艺术学在艺术学学科建设中的重要性。第四章指出李心峰“元艺术学”的贡献和局限所在,进一步说明“元艺术学”对艺术学理论一级学科的建设有一定的影响。通过“元理论”的研究方法找出艺术学理论学科存在的问题,并且通过学科反思解决这些诸多问题。结语主要对李心峰学术研究的特点进行评价,试图阐明可以从三个方面对“元艺术学”进行研究。总结出“元艺术学”必将在艺术学理论学科的发展完善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和价值。
其他文献
重叠式副词是留学生习得汉语过程中的一个难点,留学生常会出现将重叠式副词与非重叠式(本文称为“基式”)混用的问题。虽然重叠式副词和基式在语义上具有相关性,但是它们之间仍然存在着差异。我们以重叠式副词“渐渐”“仅仅”“连连”“偷偷”“偏偏”“万万”“大大”“暗暗”为研究对象,从句法、语义、语用角度比较这些重叠式副词和基式的异同,结合问卷调查和访谈,考察高级阶段留学生使用重叠式副词的情况,并结合重叠式副
对外汉语教材对学习者的汉语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指导作用。范围副词是一个边界较为明确的副词类别,在汉语的语法表达上占有较重要的地位。也是外国留学生学习汉语过程中无法回避的一大难点。本文通过对《成功之路》教材范围副词的分布、以及范围副词在课文、注解和习题部分的情况进行考察分析,总结教材在范围副词编排上的优点和思考存在的不足,希望为对外汉语教材的编写提供一点参考借鉴。全文共分为五章。第一章引论部分。本章由
近十几年来,中国的国际地位在迅猛提升,世界影响力也与日俱增,对外汉语教学也随之快速发展并出现大好势头。对外汉语语法教学成为对外汉语教学学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语法亦作为HSK考试的重要考查点,学习者容易在使用中出现语法"泛化"现象。《HSK标准教程》系列教材是在紧密结合HSK四级考试大纲的要求前提下所编写出来的,尽管在对语法项目注释方面与大纲保持大体一致,且配套练习册当中的题型也都做到了与历届HS
在戏剧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女性角色一直是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不论是何种体裁的戏剧作品,其中都不缺乏亮眼的女性角色。而女性角色的命运,也一直是剧作家们关注和讨论的重点。意大利杰出的剧作家——达里奥·福的戏剧作品中也不乏对女性角色的塑造。达里奥·福和他的妻子弗兰卡·拉梅共同创作了剧目《只有一个女人》。达里奥·福的创作风格在此剧目中的体现尤为明显,剧本内容风趣又讽刺,所反映的社会问题尖锐而深刻。它不仅是当
话剧《共享爸爸》是一部现实主义题材的作品,用虚拟的软件来讲述现实生活中的故事,将三个具有典型代表性的父亲缺失家庭用“共享爸爸”这一虚拟的软件戏剧化地串联起来,用虚拟的东西来表达三个不同类型的家庭在父亲缺失影响下的挣扎、痛苦、反思和解脱。阐释主要是从创作背景、创作准备、剧本设计等几个部分来进行论述。作品希望通过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形象将“父亲缺失”这一社会现象通过戏剧化的方式展现出来,并能够引起
话剧《背影》创作从父亲与女儿,警察与父亲的双重身份属性探寻艺术形象和现实形象的契合点,解读平凡而伟大的父爱。剧本阐释主要分为五个部分:第一章研究综述,通过创作目的、意义以及创作现状分析作品的文化特征以及作品内涵;第二章《背影》的构思,从创作背景,到构思与立意;第三章《背影》故事的魅力,对情境、人物、事件进行分析;第四章《背影》艺术创造的魅力,对创作风格、人物性格塑造、情节表现形式、悬念等技巧运用;
话剧《热血英魂》讲述了抗日战争时期赵一曼被捕的过程,在被抓捕后赵一曼面对日军的严酷审讯不屈不挠,不仅未透露任何情报,还成功策划从日军手中脱逃,但最后逃跑失败英勇就义的故事。本剧本第一章主要阐释剧本的创作背景,阐述笔者在创作时选择此题材的原因,说明创作目的以及作品的创新点,同时列举了部分与赵一曼有关的文学作品、影视作品、舞台作品。第二章从主题、人物、情节三个方面阐释剧本创作,阐释了作品的主题同时剧中
现实主义题材话剧《长生锁》以晚清时期为背景,讲述了士大夫家庭曹家三个孩子因一只长生锁导致的人生变故,家庭从此走向毁灭的故事。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之后,中国沦为半殖民半封建社会,封建统治走向衰落,中国传统大家长制的权威受到冲击。此剧本将目光聚焦到此特殊时期具有觉醒意识的人物身上,探讨晚清这一时期人民的人文精神与生命含义。长生锁是中国传统的一种挂饰,寓意本是庇佑后代一生平安、健康随顺、家族香火不断
笔者于研究生工作实习阶段任职于全球排名十余位的一家语言服务提供商,主要为一家跨国的医疗系统公司做本地化翻译的项目管理工作。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席卷整个世界之后,在与一些擅长医学领域英翻外的外籍译员沟通中,笔者了解到他们因看到中国医学在瞩目世界后涵盖中国医学知识的可接翻译任务量与日俱增,都多少有意愿学习一些初级医学汉语、了解一些中国的医学文化知识。于是笔者根据自己医学翻译上的专业领域学习从业经
“艺术终结”是当代艺术学界关注的重要话题之一。该话题肇始于德国哲学家黑格尔,之后美国哲学家阿瑟·丹托以“艺术终结”论宣告艺术应当卸下哲学思考的重担。德国艺术史学家汉斯·贝尔廷最早从艺术史叙事模式的发展中提出了“艺术史终结”理论。贝尔廷将艺术品和艺术史喻为“图画”与“框架”的关系,伴随着艺术创作的改变,传统艺术史“框架”就不再能与当下的“图画”相匹配,艺术史的叙事模式也随之改变。当“框架”局限了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