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TM在糖尿病患者疾病不确定感和自我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来源 :昆明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llen_lili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了解2型糖尿病患者疾病不确定感和自我管理现状,探索降低糖尿病患者疾病不确定感、提高患者自我管理水平的干预措施。运用TTM理论结合MMC平台制定个性化糖尿病健康教育干预方案,为临床糖尿病健康教育提供参考,帮助患者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延缓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方法]采取方便抽样的方法,严格根据纳排标准选取79例研究对象:来自2020年6月—2020年8月,在云南大学附属医院(云南省第二人民医院)内分泌科就诊后诊断为2型糖尿病的患者。根据患者住院时间进行排序,随机将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40例)和研究组(39例)。用一般资料调查表、血糖血脂调查表、行为转变阶段测评表、MUIS、DSMQ对患者进行调查。随后对两组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干预,对照组采用常规糖尿病健康教育,研究组患者采用利用TTM理论和MMC平台根据患者当前所处行为转变阶段为患者制定个性化糖尿病健康教育干预方案,在干预后再次用行为转变阶段测评表(只测干预前和干预3月后)、血糖血脂调查表、MUIS、DSMQ(干预前、干预1,3月后测)对患者进行调查。探讨TTM在2型糖尿病患者疾病不确定感和自我管理中的应用效果。[结果]1.本研究中男性43例,女性36例,平均年龄为(55.20±15.49)岁,45岁以下患者有17人,占比21.5%。60岁以下患者有47人占比59.4%。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干预后2组患者行为转变阶段发生了变化,对照组前意向阶段人数由19人减少为8人,研究组由18人减少为0人;意向阶段对照组由11人增加为17人,研究组由12人减少为0人;准备阶段对照组为8人,干预后增加至10人,研究组由7人增加至10人;行动阶段对照组由2人增加至5人,研究组由2人增加至27人;维持阶段对照组无增加,研究组增加2人。3.两组患者干预前疾病不确定感平均得分为(100.06±10.18)分,自我管理平均得分为(23.49±9.03)分;干预前两组患者空腹血糖均值为(8.19±3.10)mmol/L,餐后2小时血糖均值为(14.68±4.76)mmol/L,糖化血红蛋白均值为(10.14±2.87)mmol/L;文化程度、月收入、是否接受过糖尿病健康教育三个变量影响患者疾病不确定感得分;年龄、居住方式、病程三个自变量影响患者自我管理水平(P<0.05)。4.两组患者疾病不确定感重复和自我管理测量方差分析:三个时间点的疾病不确定感得分有统计学差异(P<0.001),且三个时间点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控制时间因素,两组的疾病不确定感得分的提升作用不相同(P<0.05);时间和分组有交互作用(P<0.001);两组患者的疾病不确定得分在干预前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干预1个月和干预3个月均有差异(P<0.05);三个时间点的糖尿病自我管理得分有统计学差异(P<0.001),且三个时间点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控制时间因素,两组的疾病不确定感得分的提升作用不相同(P<0.05);时间和分组有交互作用(P<0.001),干预前,两组患者的糖尿病自我管理得分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干预1个月和干预3个月均有差异(P<0.05)。5.两组患者血糖血脂BMI重复测量方差分析:两组的BMI、HbA1c、FPG、2hPBG在不同时间点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三个时间点两两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控制时间因素,BMI、FPG的组别主效应无差异(P>0.05),HbA1c、2hPBG的分组主效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每组指标时间和分组有交互作用(P<0.001);两组干预前的每组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BMI、HbA1c、FPG在干预前和干预后1个月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3个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的2hPBG在干预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1、3个月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随着时间的变化,两组的措施对BMI、HbA1c、FPG、2hPBG均有降低作用,研究组的措施效果优于对照组。[结论]1.2型糖尿病患病人群有年轻化趋势,糖尿病患者年龄越低,自我管理水平越低。2.干预前患者的行为转变阶段大部分处于前两个阶段,疾病不确定感水平中等偏高,自我管理得分为中等水平,说明大多数患者对糖尿病认识不够,没有意识到糖尿病的危害也没有改善糖尿病健康行为的想法。3.TTM的健康教育利用微信小组和MMC平台,根据患者当前所处行为转变阶段制定干预措施对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干预,可降低患者的疾病不确定感、提升患者自我管理能力、改善患者血糖控制能力,促进患者行为转变,形成健康行为,应用效果良好。
其他文献
[目的]慢性心力衰竭(CHF)是一组由于心室舒张充盈及(或)收缩射血功能受损导致的临床综合征,是各种心血管疾病的终末期表现。而心脏再同步起搏(CRT)在现有非药物治疗中有着中流砥柱的作用,左束支区域起搏(LBBP)通过纠正阻滞的左束支实现CRT,是更符合生理性的CRT选择。有研究认为真性左束支传导阻滞(t-LBBB)患者QRS波切迹时限代表着电激动从室间隔左室内膜面至左室侧后壁传导过程,与患者左室
[目 的]探讨云南临沧市耿马县登革热流行趋势、临床特征、血清型及基因型特点,为当地制定有效的登革热防控和诊疗方案提供依据。[方法]采集2019年云南省临沧市耿马县登革热患者急性血清,采用BHK细胞培养法分离登革病毒及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鉴定登革病毒血清型;采用RT-PCR法获取登革病毒E基因序列,在GenBank中搜索并下载同源性较高的参考序列,采用Chromas 2、SeqMan、Mega5
[目的]中缅边境位于云南省和缅甸接壤地区,经济欠发达,是历史和现今的疟疾高发地区,早期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该地区有很高的血红蛋白病携带率。边境线一带少数民族以傣族、德昂族、景颇族等为主,其中景颇族是云南省特有的少数民族。早先的研究显示景颇族中血红蛋白病包括异常血红蛋白病和地中海贫血具有较高的携带率,并认为与疟疾的选择作用有关。其中常见的异常血红蛋白E(HbE)并发β地贫将会导致严重的贫血。本研究通过
[目 的]肠球菌属细菌在院内感染中常引起泌尿道、软组织、血流等感染,随着抗生素的使用,出现了多重耐药肠球菌及其新型耐药基因。利奈唑胺是一种治疗多重耐药阳性球菌感染的新型噁唑烷酮类抗生素,其耐药机制根据肠球菌的种类、耐药程度和地区不同而不同。本研究对我院2018年9月-2020年12月的利奈唑胺耐药肠球菌(linezolid-resistant Enterococcus,LRE)的耐药机制进行研究,
[目的]ZIKV感染已对全球卫生健康造成了严重威胁,目前已有ZIKV感染导致心脏损伤的临床病例报道,但还未有相关性研究的报道。为了阐明ZIKV感染导致心脏损伤特征及损伤机制,发现改善心脏功能药物,提高ZIKV感染的临床治疗率。本研究拟建立ZIKV感染心脏体内外模型,对ZIKV感染是否会造成心脏损伤以及造成心脏损伤的机制进行研究,分析细胞表面受体及细胞自噬在ZIKV感染致心脏损伤中的作用,为进一步的
[目 的]中国东南沿海及西南边陲是登革热的高发地区。鉴于登革热存在大量的隐形感染者,使用血清学数据构建传播模型有助于我们明确登革热在中国的流行特征,采取有针对性的防控措施。本研究搜集近年来中国发布的登革热年龄分层血清学研究数据,回顾登革热传播的特征及历史变化;构建并优化催化模型估计中国登革热血清流行病学参数(感染力、基本再生数、传播强度);比较不同传播机制下研究地区人群30年间登革热传播强度的发展
[目的]在本研究中收集了昆明地区从2015到2020年RV发病的基本情况;探昆明地区基因型的分布和主要型别的分子流行病学;针对优势株G9P[8]基因型开展进化分析,合并抗原表位比较和选择压力分析来探讨病毒遗传特征的变化,从而为RV的防控提供一定的参考。[方法]收集昆明市儿童医院检验科病例系统2015-2020年检测RV的门诊和住院的患者的病例,对发病率,发病季节,性别,年龄和临床症状进行了统计。对
[目的]基孔肯雅热(Chikungunya Fever,CHIKF)是以伊蚊作为传播媒介,由基孔肯雅病毒(Chikungunya Virus,CHIKV)感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发热、关节疼痛、皮疹。病死率较低,但其持续性后遗症给感染者以及国家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另外,基孔肯雅热和登革热具有相同的传播媒介和相似的临床特征,临床上会误诊疾病,导致耽误治疗的严重后果。因此,有效地预防和
[目的]建立丰宫并殖吸虫感染大鼠模型,通过高通量测序探究丰宫并殖吸虫对宿主肺部和肠道微生物群落的影响。[方法]1.11只购于昆明医科大学实验动物中心的健康雌性SD(180-220g)大鼠,随机选取5只通过经口灌喂15只丰宫并殖吸虫后尾蚴作为模型组,其余6只用等量生理盐水灌喂作为正常对照组。所有大鼠在感染第50天处死,收集模型组大鼠的血清、粪便、小肠、肺组织和寄生在模型组肺组织的成虫标本;收集正常对
[目 的]本研究旨在评价藻酸盐敷料与磺胺嘧啶银脂质水胶体敷料(Silver Sulphadiazine Impregnated Hydrocolloid Dressing,SSD)联合应用在创伤患者供皮区伤口处的临床效果,与供皮区传统治疗方式对比,比较其在预防创面感染、促进创面愈合、减轻换药时创面疼痛、提高创面瘢痕质量等方面的优劣以及相应的经济成本。探讨能促进供皮区创面经济、有效的愈合方法,为今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