替牙期功能性安氏Ⅲ类错(牙合)畸形儿童髁突位置的锥形束CT研究

来源 :温州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braspac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1.用锥形束CT三维测量方法分析替牙期功能性的安氏Ⅲ类错(牙合)畸形儿童髁突位置的特征。  2.以正常志愿者最大牙尖交错位的颅面部CBCT影像作为参照,通过对比替牙期功能性的安氏Ⅲ类错(牙合)畸形儿童在反牙合位和下颌后退至前牙对刃位时的颅面部CBCT影像,分析错(牙合)患者在功能状态下髁突位置的变化特征。  材料和方法:  1.选取15例替牙期功能性安氏Ⅲ类错(牙合)志愿者(经温州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编号WYKQ201202),其中男性8例,女性7例,年龄7-12岁,平均7.31±2.25岁。另,筛选15名正常志愿者作为对照组(经温州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编号WYKQ201203),其中男性志愿者9例,女性6例,年龄7-11岁,平均8.02±1.81岁。对两组儿童均拍摄下颌处于最大牙尖交错位时的颅面部CBCT影像,通过NNT软件输出Dicom文件,并采用SimPlant13.0软件对Dicom文件进行多平面重建(Multi-planerReconstruction,MPR)。重建后,在矢状位、冠状位和轴位上分别确定髁突最长轴所在的平面作为测量面,测量关节前间隙(A)、关节后间隙(P)、关节上间隙(U)、髁突矢状角、髁突冠状角、髁突水平角和髁突半径值(R),并计算(P-A)/(P+A)×100值(Pullinger公式,用以评价髁突在关节窝中的位置,该值在-12%到+12%之间时表示髁突位于关节窝中位[19])。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测量结果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成组t检验分析,同时,对左、右侧髁突位置的对称性进行配对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一个月后,对15例替牙期功能性安氏Ⅲ类错(牙合)患者拍摄下颌后退至前牙对刃位的颅面部CBCT影像,并进行三维测量(测量内容同实验一)。以正常志愿者最大牙尖交错位时颅面部CBCT影像的测量数据作为参照,对比分析错牙合患者反牙合位和下颌后退至前牙对刃位的髁突位置的变化。测量结果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配对t检验分析,P<0.05时,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1.实验一①关节前间隙(A)在错(牙合)畸形组和健康组的均值分别为2.15±0.53 mm和2.79±0.58 mm,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健康组(P-A)/(P+A)×100均值为0.18±7.41%,髁突位于关节窝中位;功能性安氏Ⅲ类错(骀)畸形儿童的(P-A)/(P+A)×100均值为15.55±10.29%,髁突位于关节窝前位,两者之间有统计学差异(P<0.01)。②健康组髁突半径值(R)平均为48.30±2.34 mm,错(骀)畸形组髁突半径均值为47.32±2.78 mm,两者无统计学差异(P>0.05)。③关节上间隙(U)在错(牙合)畸形组和健康组的均值分别为2.84±0.65 mm和3.12±0.50 mm,无统计学差异(P>0.05)。④对错(牙合)畸形组和健康儿童组左、右侧髁突位置的比较,通过配对t检验,p>0.05,双侧髁突对称。  2.实验二①错(牙合)组反牙合位时关节前间隙和(P-A)/(P+A)×100值与正常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A)/(P+A)×100均值15.55±10.29%,大于+12%,评价该组患者的髁突位置在关节窝的前位。②错(牙合)组前牙对刃位时关节上间隙的均值为2.66±0.72 mm,与正常对照组的相应测量值(3.12±0.50mm)比较有显著性减小;(P-A)/(P+A)×100均值为-0.30±13.07%,在-12%-+12%范围内,评级此时患者的髁突位于关节窝的中位。③下颌从反(骀)位后退至前牙对刃位时,关节前间隙从2.15±0.53mm增加至2.51±0.51 mm,关节后间隙从2.92±0.56mm减小至2.52±0.60mm,(P-A)/(P+A)×100均值从15.55±10.29%减小至-0.30±13.07%,P<0.05,表明髁突从关节窝前位后退到关节窝中位。④反牙合位和前牙对刃位时关节上间隙均值分别为2.84±0.65mm和2.66±0.72 mm,该值随着下颌后退变小,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前牙对刃位时关节上间隙值与正常对照组测量值(3.12±0.50 mm)比较显著性减小,认为下颌后退过程中,髁突在关节窝中发生后移,同时可能伴随着不显著的上移。⑤髁突的矢状角、冠状角和水平角的测量值在三组测量对象中均未发现统计学差异。  结论:  1.替牙期功能性的安氏Ⅲ类错(牙合)畸形儿童的髁突位于关节窝的前位,而正常对照组的髁突位于关节窝的中位;双侧髁突位置对称。  2.替牙期功能性的安氏Ⅲ类错(牙合)畸形儿童的下颌从反牙合位后退至前牙对刃位时,髁突从关节窝前位向后移动至关节窝中位;在三维空间内,髁突的位置不发生旋转移动。
其他文献
学位
遗传性牙龈纤维瘤病(Hereditary gingival fibromatosis, HGF)又名家族性或特发性牙龈纤维瘤病,是一种罕见的以牙龈组织弥漫性、渐进性增生为主要特点的良性病变。该病的国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