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TAⅡ自发乳腺癌小鼠、正常TAⅡ小鼠血清蛋白质组表达图谱的差异,利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串联质谱(MALDI-TOF-TOFMS)技术和生物信息学方法寻找TAⅡ小鼠自发性乳腺癌发生相关的差异蛋白,初步探讨TAⅡ小鼠自发乳腺癌发生的分子机制。方法:1收集2005年3月~2006年10月的59只TAⅡ自发乳腺癌小鼠,均为雌性,断颈处死后,75%酒精消毒皮肤,剥离肿物,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切片,HE染色后镜检。2 5只TAⅡ自发乳腺癌小鼠和5只正常TAⅡ小鼠内眦取血,5000rps/min,离心10min后收集血清,将血清标本进行双向电泳,以固相pH梯度等电聚焦PH3-10为第一向和垂直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为第二向,经考马斯亮蓝染色和PDQuest软件分析进行数字化匹配并结合人工比对,不同胶匹配点相对含量的比值大于3者认为存在差异,确认差异蛋白点。3对双向电泳确认为有差异的蛋白点通过MALDI-TOF-TOFMS对蛋白进行鉴定,获得肽质量指纹图谱经过质荷比软件分析后用Mascot蛋白质数据库检索,并对鉴定出的各个蛋白质进行功能分析,阐述其在TAⅡ小鼠自发性乳腺癌发生过程中的相关分子机制。结果:1 59只TAⅡ自发乳腺癌小鼠的发瘤时间为330±95d,生产次数为2.7±1.8次,肿物的好发部位依次为左下腹,左前胸,右前胸,右下腹及颈背部。有12只小鼠的肿物是多发的,其余均为单发,病理证实均为腺癌。2双向电泳结果显示,TAⅡ自发乳腺癌小鼠和正常TAⅡ小鼠血清的双向电泳图谱清晰、分辨率较高,共找到11个差异蛋白质点,这11个差异蛋白质点均在TAⅡ自发乳腺癌小鼠中高表达,在正常TAⅡ小鼠中表达减少或缺失。3对经双向电泳分离出的11个差异蛋白点进行MALDI-TOF-TOFMS检测,共得到11张肽质量指纹图谱(PMF),经Mascot蛋白质数据库检索确定了五种蛋白质,分别为:妊娠区带蛋白、对氧磷酶、HemK家族修饰性甲基化酶、结合珠蛋白和血清淀粉样P成分。其中这5种蛋白在TAⅡ自发乳腺癌小鼠高表达,而在正常TAⅡ小鼠呈低表达或表达缺失。结论:1正常TAⅡ小鼠经过长期的连续传代后,目前其自发乳腺癌的相关病理学特征与以往报道有所差异,遗传基因型和表型发生变化,自发性乳腺癌的发生更加趋于稳定。2通过双向电泳结合MALDI-TOF-TOFMS技术在正常TAⅡ小鼠与TAⅡ自发乳腺癌小鼠间共鉴定出5种血清差异蛋白,经文献检索与肿瘤的发生有一定关系。在TAⅡ自发乳腺癌小鼠中妊娠区带蛋白高表达,可能由于自发瘤小鼠免疫功能低下,有利于肿瘤细胞逃避机体的免疫监视,促进肿瘤的发生发展。自发瘤小鼠血清中高表达的对氧磷酶,可能通过影响致癌物的代谢而促进乳腺癌的发生。自发瘤小鼠HemK家族修饰性甲基化酶高表达,说明蛋白甲基化的异常与TAⅡ小鼠自发乳腺癌有一定关系;血清结合珠蛋白和淀粉样P成分的升高可能是由于肿瘤诱发了体内的急性期反应,从而促进了这些急性期蛋白质的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