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自我同一性发展的家庭教育机制研究——基于秩序性视角

来源 :重庆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bcy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我同一性是个体在特定环境中的自我整合,是个体寻求内在一致性和连续性的能力。也可以说是把自己“众多的人格”统一起来,形成一个比较稳定的人格的一种过程。为避免遇到儿童人格偏异后再教育和改造的困难,我们要从开始处开始,以一种建设的态度去培养儿童积极的人格。加之现在的众多关于自我同一性在家庭教育方面的研究文献都流于琐碎,笔者试图进行一个“家庭教育促进自我同一性发展”的秩序性方面的理论体系研究。又因儿童自我同一性发展应遵循秩序性,因此在秩序领域内创生机制,研究儿童期的自我同一性发展十分重要和必要。研究的具体内容如下:  第一章绪论:首先论述了问题的提出,其次对论文中的核心概念“儿童、自我同一性、自我同一性危机、自我同一性混乱、秩序性视角和家庭教育机制”进行了梳理和界定,并对涉及到论文的相关文献进行了综述。  第二章对自我同一性、家庭教育与秩序性进行了关系辨析,作为本论文研究的逻辑起点。即儿童自我同一性发展具秩序性,儿童自我同一性发展与家庭教育息息相关,中国传统社会秩序基于家庭。  第三章至第六章详细探讨了秩序性视阈下儿童自我同一性发展的四个家庭教育机制。家庭教育中的秩序性因素即为家庭秩序的基本因素:情感、家礼、角色和价值。儿童自我同一性的四个发展阶段:信任感、自主感、主动感和勤奋感分别与之对应,形成了四个小机制,即儿童信任感发展的情感护理机制,儿童自主感发展的家礼教化机制,儿童主动感发展的角色示范机制和儿童勤奋感发展的价值引导机制。  第七章针对性地提出了促进儿童自我同一性发展的家庭秩序建构建议。即建立安全型亲子依恋关系,促进家庭情感秩序建构;给儿童选择的权利,并使其体验选择的结果,建构家庭礼秩序;成人干预儿童角色游戏,建构家庭角色秩序;建立价值双向认同,培养儿童自居能力,建构家庭价值秩序。
其他文献
摘要:北三狼村是山西省平遥县远近闻名的富裕村,村中工业经济发达,老板多,外来务工人员多,还有众多外出经商务工人员,这是北三狼村的特点。村小学生情况多样:有富二代、有留守儿童、有农民工子弟,孩子的直接监护人大部分学历不高,不懂教育。鉴于此,在担任班主任期间,和孩子们相处,教他们知识,引导他们做人,取到了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班主任教学;富二代;农民工子弟;留守儿童  一、概况  北三狼村位于平遥县
作为高校体育专业普修与专修课程之一的田径,在我国乃至全球有着广泛和深厚的群众基础,同时也深受青少年儿童的喜爱。在我国学校大力发展田径运动,以增强学生体质、培养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