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省级政府冻猪肉储备政策的评价研究

来源 :电子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engjia12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猪肉作为“菜篮子”骨干商品,与人民的生产和生活息息相关。冻猪肉储备政策作为近年来政府调控生猪及猪肉市场的重要政策工具,在稳定生猪生产、保护养殖户和消费者利益、应对重大自然灾害、公共卫生事件、动物疫情或其他突发事件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四川省的省级政府冻猪肉储备政策,主要是通过“淡储旺投”的方式,反周期来调控生猪及猪肉市场供需关系,从而平衡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利益,同时也兼具肉类市场应急保供功能。近年来,随着大市场、大流通格局的加快形成,四川省省级政府冻猪肉储备政策在缓解猪肉市场价格异常波动、保障市场供应方面也表现出了一定的局限性。为此,在基于一定实践认识和借鉴专家学者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为全面评价四川省省级政府冻猪肉储备政策的可行性与实施效果,本论文运用综合评估模型对该政策的制定、执行、效果三个环节进行了全过程评价分析,找出了该政策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提出了改进建议,以期为下阶段四川省修订省级政府冻猪肉储备管理办法、调控预案等政策文件提供一定参考。本论文共有八个章节。第一章,阐释了选题依据和背景,对一些概念进行了界定,明确了研究思路和方法,并通过文献研究法梳理了国内外在猪肉市场调控方面的相关研究。第二章,明确了本文的研究理论基础,并构建了综合评估模型。第三章,描述了四川省省级政府冻猪肉储备政策的出台背景、主要内容、演变情况、实施情况,并与国内外政策进行了比较。第四章至第六章,根据第二章构建的综合评估模型,对该政策的制定阶段、执行阶段和效果阶段分别进行了描述、判断和评价,找出了各阶段存在的问题及原因。第七章,对评估结果进行了全面总结,并根据评估分析中查找出的问题,针对性地提出了5方面的政策改进建议。一是围绕“两个转变”调整储备功能定位;二是理顺工作机制提高政府决策效率;三是完善预警体系提高风险防控的主动性;四是丰富调控手段提升反周期调控精准性;五是强化队伍建设提升政府储备肉管理水平。第八章,根据前序章节的分析,对四川省省级政府冻猪肉储备政策的评价研究进行了总结和展望。
其他文献
目的了解高龄住院患者院内肺部感染病原微生物的检出情况,探讨住院时间长短、患者意识状态等因素与院内肺部感染发生之间的关系。方法对住院治疗的604例高龄患者进行院内肺部
几丁质是一种天然高分子氨基多糖聚合物,不溶于水、稀酸、稀碱、浓碱及一般有机溶剂,可溶于浓的盐酸、硫酸、磷酸和无水甲酸。几丁质在浓盐酸中充分水解能生成部分脱酰的几丁
目的观察膀胱逼尿肌不稳定(DI)中钙激活钾通道(BKCa)基因和蛋白水平变化,探讨BKCa在DI发生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通过膀胱出口部位梗阻法建立大鼠DI模型,取其膀胱平滑肌,提取总RNA和
目的制备Anti-NEP1-40多克隆抗体。方法合成NEP1-40多肽,采用弗氏佐剂制备免疫抗原,多次多点皮下注射健康雄性家兔,刺激机体产生相应抗体,颈动脉放血分离兔血清。结果获得含N
副溶血性弧菌既是水产养殖动物细菌性疾病的主要致病菌,又是引起细菌性食物中毒的首要食源性致病菌。因此,有效的防控副溶血性弧菌是亟须解决的问题。水产养殖业中副溶血性弧菌病的防治主要是利用抗生素,但抗生素的滥用不仅产生耐药菌株,破坏水产养殖环境生态平衡,而且抗生素类的药物在水产品中的残留也给人类健康带来威胁。因而寻求抗生素的理想替代品迫在眉睫。利用益生菌所产抗菌肽来控制副溶血性弧菌病害的发生,投放益生菌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类正在消耗着大量的化石能源,在这个过程中排放出许多的二氧化碳,慢慢使得大自然失去了自身的平衡,环境问题日益严峻,人们现在需要共同解决的迫切问题就是
为精确定量机插晚稻适宜的群体起点,合理利用分蘖成穗,以3个晚稻(H优518、H优159和五优308)高产品种(组合)为材料,研究了机插晚稻分蘖成穗特性及基本苗公式参数。结果表明,机
近年来,乡村旅游成为乡村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生态环境是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随着乡村游客日益增多,给乡村旅游地生态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压力。然而以往先污染、后治理的措施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乡村景区的环境问题。游客作为旅游活动的主体,其自身的环境保护行为对促进乡村景区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转变游客环境保护理念,进而引导其主动践行环保,才能更有效进行景区的环境管理。因此,需要探究乡村游客环境
在我国铁路隧道发展至今,隧道建设的理论体系得到很大的完善,然而隧道的建设难度也在不断的增大。铁路隧道己经向“长、大、深、难”方向发展,尤其以我国的西南部地区为主,该地区的地形险峻、围岩级别高、岩性较差,主要以膨胀性和软弱挤压性围岩为主,开挖后围岩极不稳定,因此给隧道的建设增加了难度。为更好的了解其围岩状况、荷载特征、围岩内部的变化规律、围岩荷载计算方法、断面优化的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本论文紧紧围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