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建立体外扩增C57BL/6小鼠树突状细胞(DC)的方法:应用反复冻融法制备FBL-3小鼠红白血病细胞肿瘤抗原并致敏DC,观察致敏DC培养上清对FBL-3小鼠红白血病细胞的诱导分化作用,初步探讨DC诱导白血病细胞分化作用的机制,为白血病的诱导分化治疗提供一条新的途径。
方法:
①应用1ng/ml白介素-4(IL-4)和10ng/ml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联合诱导培养C57BL/6小鼠骨髓细胞,光镜和电镜观察DC发育过程中形态学变化;流式细胞术检测DC表面分子CD80、 CD86、H-2Kb及I-Ab的表达情况。
②常规培养并收集C57BL/6小鼠红白血病细胞,反复动融法制备FBL-3肿瘤抗原,收集备用。
③制备的FBL-3肿瘤抗原与培养的C57BL/6小鼠DC共孵育,致敏DC。
④用ELISA法分别检测未致敏DC和致敏DC第8天培养上清中IL-12的浓度。
⑤分四组:标准IL-12组(阳性对照组);用致敏DC第8天的培养上清与FBL-3细胞共培养72小时组(致敏组);用未致敏DC第8天的培养上清与FBL-3细胞培养72小时(未致敏组);RPMI-1640组(阴性对照组)。分化后细胞分别用瑞氏染色记数单核细胞数、透射电镜观察细胞的超微结构、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表面CD14分子的阳性表达率,观察三组的有何不同,并分析FBL-3细胞分化情况与IL-12浓度的关系。
结果:
①用IL-4和GM-CSF联合培养小鼠骨髓细胞3天后,可见细胞形态发生改变,细胞形态不规则;培养第6~8天,细胞表面出现较多毛刺样突起,拉长,为典型的DC特征;流式细胞仪检测DC表面分子有CD80、CD86、H-2Kb及I-Ab表达。
②致敏DC培养第8天DC上清中IL-12的浓度为:630.82±43.96pg/ml,未致敏DC培养第8天DC上清中IL-12的浓度197.37±15.6pg/m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③经致敏DC培养第8天上清作用后的FBL-3细胞36.99±3.61%转化为单核细胞,经未致敏DC第8天DC培养上清作用72小时后的FBL-3细胞19.4±4.07%转化为单核细胞,致敏与未致敏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透射电镜见:经致敏DC培养第8天上清作用后的FBL-3细胞部分具有了典型单核细胞的特性,如马蹄状核、细胞核核膜完整、线粒体、核糖体等细胞器清楚,而未致敏组上述特点少见;流式细胞仪分析显示:致敏DC培养第8天上清作用72小时后的FBL-3细胞分化后细胞表面CD14分子表达阳性率为35.35±3.32%,经未致敏DC第8天DC培养上清作用72小时后的FBL-3细胞分化后细胞表面CD14分子表达阳性率为16.08±3.07%,两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④对各组细胞的诱导分化率和培养上清中IL-12的浓度作相关性比较,结果显示两者高度相关。
结论:
①应用IL-4联合GM-CSF培养小鼠骨髓细胞,可大量扩增成熟DC,培养的DC符合其自身的特性。
②FBL-3细胞经致敏DC培养上清的诱导能转化为单核细胞(且转化率明显高于未致敏DC培养上清),转化后的单核细胞符合其自身的特性。
③转化为单核细胞的比例与培养上清中IL-12的浓度成高度正相关关系,提示DC培养上清诱导作用的机制与IL-12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