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皱纹盘鲍(Haliotis discus hannai Ino)隶属于腹足纲,是我国重要的养殖经济贝类。然而,近年来由于鲍养殖业的飞速发展而出现的自繁自育、种质退化以及养殖环境恶化致使的病害频发等问题,严重影响了皱纹盘鲍产业的健康发展。因此,深入研究皱纹盘鲍的种质资源,培育生长快速、抗病性良好的皱纹盘鲍优良品种是确保其养殖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本研究以四个不同养殖群体的皱纹盘鲍个体为研究对象,研究内容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基于ITS1、16S、COI和微卫星标记对四个不同养殖群体的皱纹盘鲍亲鲍进行遗传距离估算;第二部分采用4×4完全双列杂交法,构建16个自交与杂交F1全同胞家系,结合微卫星亲权鉴定技术,对采集的样品进行亲子鉴定,比较各家系的生长与存活状况;第三部分继续分析13个F2代全同胞家系的生长与存活,探索在传代过程中,较好的生长和存活性状是否可以稳定地遗传给后代,为进一步的家系选育工作提供参考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四个养殖群体皱纹盘鲍的遗传距离估算基于ITS1、16S、COI基因序列片段及微卫星标记,分析皱纹盘鲍四个不同养殖群体8个亲本间的遗传距离并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表明,基于不同分子标记构建的系统发育树间存在差异,以基于序列数据和微卫星数据构建的系统发育树之间差别较大;基于ITS+16S+COI数据集构建的系统发育树各分支节点自展值较高,结果较为理想可信;皱纹盘鲍亲本间遗传距离和地理距离之间不存在严格的相关关系,说明各养殖群体间可能存在一定的基因交流。上述研究结果为利用这四个养殖群体进行皱纹盘鲍家系选育提供了参考。2.四个养殖群体自交和杂交家系F1代的生长与存活比较选用8个多态性高的微卫星位点(Afa029,Chd092,ddh41,CH1820,CHd205,Afa017,Afa005,ddh52)对皱纹盘鲍四个养殖群体自交和杂交家系F1代个体进行基因分型,排除污染个体,将绝大部分F1代个体分配至单一家系。用于亲子鉴定的8个位点均呈现出多态性,共检测到92个等位基因;8个位点的观测杂合度在0.47620.8000之间,期望杂合度在0.68000.9111之间,PIC值在0.64600.8930之间。根据亲子鉴定结果,结合F1代皱纹盘鲍不同生长时期的体征数据,分析各家系的生长和存活,结果表明,HDRC、HDDL与DLHD家系在各生长参数与生长速度上有明显的杂种优势,HDDL、RCDL、DLHD家系在存活上表现明显的杂种优势,可对其进行进一步的家系选育。3.四个养殖群体自交和杂交家系F2代的生长与存活比较从皱纹盘鲍F1代生长和存活表现较优的家系中,挑选性腺发育良好,体征性状较优的个体作为亲本,成功构建♀13×♂7的13个全同胞家系。结合亲子鉴定技术,分析F2代不同家系的生长和存活,结果表明,HDDL家系产生的F2代表现较好的生长和存活,说明在传代过程中,优良的生长和存活性状可以稳定地遗传给子代,但不表现为稳定的遗传;♀HD和♂DL的亲本组合产生的F1代和F2代均表现优良的生长和存活性状,可用于皱纹盘鲍养殖产业中生产稳定、优质的苗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