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通络汤对创伤性深静脉血栓(DVT)动物模型中兔活化蛋白 C(APC)、血浆前体蛋白(TpP)及 D-二聚体表达水平的影响,探讨其预防及治疗DVT的可行性及作用机制。 方法:随机将15只新西兰兔平均分为生理盐水组、中药治疗组、中药防治组三组。用击打法造成动物创伤性深静脉血栓模型,并给与击打肢体石膏绷带制动。中药防治组于造模前7天开始给与益气活血通络汤灌胃至造模后7天;中药治疗组于造模前7天给与与防治组等量0.9%生理盐水,造模后第二天开始给与益气活血通络汤灌胃至第7天;生理盐水组于造模前7天开始至造模后7天,灌服等量重要的0.9%生理盐水,每只家兔均每天灌胃1次。分别于三个时间点(造模前1天,造模后3天,造模后7天)应用ELISA试剂盒检测活化蛋白C、血浆前体蛋白及D-二聚体的表达的变化,并于造模后第8天行下肢静脉彩超检查确定其血栓发生情况。所有实验数据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对进行分析、比较。 结果:在造模后的7天的大体观察过程中,中药防治组和中药治疗组较生理盐水组可显著改善实验动物的相关 DVT的部分临床体征,且中药防治组作用更为明显; 造模前检测APC、TpP、D-dimer数据,各组动物及组内之间动物的数值比较未见明显差异,用药后第3天、第7天各组兔活化蛋白C(APC)、血浆前体蛋白(TpP)及 D-二聚体(D-dimer)表达水平较造模前1天有显著性差异;造模后第3天、第7天,与生理盐水组比较,中药治疗组与中药防治组APC的数据存在显著性差异。造模后第3天中药治疗组 APC的数据与造模后第7天相比较,无显著差异,无统计学上的意义。造模后第3天中药防治组的APC与造模后第7天数据相比较,无显著差异,无统计学上的意义。造模后第3天、第7天,与中药治疗组比较,中药防治组 APC的数据存在显著性差异;造模后第3天、第7天,与生理盐水组比较,中药治疗组与中药防治组TpP的数据存在显著性差异。造模后第3天,与中药治疗组比较,中药防治组 TpP的数据存在显著性差异。造模后第7天,与中药治疗组比较,中药防治组TpP的数据无显著性差异,无统计学上的意义。造模后第3天中药治疗组TpP的数据与造模后第7天相比较,无显著性差异,无统计学上的意义。 造模后第3天中药防治组的血浆中TpP与造模后第7天数据相比较,无显著性差异,无统计学上的意义。造模后第3天、第7天,与生理盐水组比较,中药治疗组与中药防治组D-dimer的数据存在显著性差异。造模后第3天、第7天,与中药治疗组比较,中药防治组 D-dimer的数据存在显著性差异。造模后第3天中药治疗组D-dimer的数据与造模后第7天相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造模后第3天时间点中药防治组的D-二聚体与造模后第7天数据相比较,无明显差异。 下肢静脉彩超检查及解剖结果显示:中药防治组和中药治疗组DVT发生率明显低于生理盐水组,两者之间相比较无明显差异。 结论: 1.创伤、制动等原因可造成实验动物形成DVT; 2.益气活血通络汤可通过影响APC、TpP及D-dimer表达水平,影响术后DVT的形成; 3.在抑制术后DVT方面,益气活血通络汤防治结合作用优于单纯治疗作用; 4.术前行中药“补中益气”治疗可能对术后预防DVT形成作用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