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工业纯化工艺多采用大孔树脂柱层析法进行银杏叶提取物的精制,其纯度约为24%左右。本文研究银杏叶提取物不同的纯化方法及工艺,从低纯度黄酮的银杏叶提取物制备高纯度黄酮提取物,这对于银杏叶提取物的深加工及高纯度黄酮的开发,有着非常高的现实意义,同时对于其它植物功能性物质提取与纯化也有广泛的指导意义;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比较了黄酮苷与苷元在体内外的生物活性的差异,验证了银杏黄酮生物活性的有效形态,为充分合理地利用银杏黄酮资源,提供了科学依据。论文建立了用聚酰胺树脂柱层析法纯化银杏黄酮的方法,在传统的纯化工艺基础上,采用对黄酮类化合物更具选择性的吸附剂—聚酰胺树脂为柱层析材料,研究了聚酰胺树脂对银杏黄酮的吸附特性。静态吸附解吸实验表明,聚酰胺树脂对银杏黄酮具有很好的吸附性和解吸性。树脂达到吸附平衡的时间短(约45 mmin),在25℃时,聚酰胺树脂的吸附等温线与Langmuir、Freundlich等温方程拟合性非常好,拟合方程分别为Ce/qe=0.0425e+0.0314(R2=0.998)和qe=17.60Ce042(R2=0.980)。聚酰胺树脂对银杏黄酮的静态吸附动力学符合Langmuir吸附动力学方程,其拟合方程为lnqe/(qe-qt)=0.638t+0.563(R2=0.995)。用聚酰胺树脂柱层析法纯化时黄酮的上样浓度为1.41 mg/mL,上样速度为2 mL/min,用30%的乙醇液作为恒组成洗脱溶剂,产物中的总黄酮含量由24%提高到50%以上,同时内酯含量也由原来的6%提高到9%以上。利用黄酮与金属形成络合物的特性,创造性的提出了用金属络合-解离法纯化银杏黄酮的方案,并研究了金属络合-解离纯化方法的工艺条件,使黄酮含量由24%提高到55%以上。金属络合-解离纯化方法中,甲醇较乙醇更适合作为络合反应的溶剂,硫酸锌由于络合能力强并随pH值变化明显,是合适的金属络合剂,最佳络合反应发生的pH值为9.5,合成的黄酮与金属的络合物在以EDTA为解络合剂,以30%的乙醇水溶液为反应液中进行解离反应,得到游离的黄酮和EDTA-Zn络合物,最后用甲醇将两者分离,得到黄酮含量更高的产品。经检测,纯化后的黄酮无论外观还是抗氧化性质都没有受到络合-解离过程的影响。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纯化后样品组成的变化,结果显示以槲皮素为苷元的黄酮提高的量最多,其次是以山奈酚为苷元的黄酮,而以异鼠李素为苷元的黄酮纯化前后含量变化不是很大,经分析这是由不同苷元与金属络合反应的难易程度引起的。金属络合反应离心后清液经过乙酸乙酯萃取法可以得到含量大于80%的银杏内酯产品。利用制备的高黄酮含量的银杏叶提取物为原料,确定了酸水解工艺制备黄酮苷元。工艺条件为水解温度80℃,盐酸为25%,与甲醇配成体积分数为1:4溶液,原料浓度为1 mg/mL的条件下,水解2 h,黄酮的得率为90%。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及液质联用检测水解前后样品,结果表明水解前黄酮主要以糖苷形式存在,经质谱鉴定水解后产品主要含三种苷元即为槲皮素、山奈酚和异鼠李素。采用体外DPPH·、OH·、H2O2等自由基清除能力和还原力的比较及黄酮分别在大豆油和鼠脑匀浆体系中抑制脂质氧化的活性比较,比较了糖苷型和苷元型银杏黄酮体外生物活性的差异。结果表明,体外清除自由基及抑制脂质氧化的能力为苷元型黄酮>糖苷型黄酮,并存在剂量依赖关系。本文对两种形态的黄酮的抗氧化作用与结构关系进行了初步探讨,认为这种活性的差异可能是由于糖苷键的形成减少了黄酮分子中的活性羟基等因素有关。采用D-半乳糖致衰老的小鼠模型,将糖苷型和苷元型银杏黄酮分别对模型小鼠灌胃4周后,分别检测各组小鼠血清、脑组织、心脏、肾脏及肝脏组织中的SOD值、MDA值、CAT值、GSH-Px值,比较两种形态的黄酮的抗衰老活性,结果为两种形态的黄酮均能有效的抑制D-半乳糖所致的小鼠衰老,在血清、肾脏和肝脏中糖苷型黄酮比苷元型黄酮表现出更强的抗衰老活性,这可能是因为糖苷型黄酮也可以直接被吸收发挥作用,也可能是由于苷元型黄酮的不稳定性造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