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鲍曼不动杆菌近些年已成为院内感染最常见的条件致病菌。随着临床抗菌药物的广泛应用,多重耐药及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临床分离率不断提高,其耐药性问题也日益严重。在对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机制的研究中发现,临床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大多能形成细菌生物膜,生物膜形成后造成感染难以治愈,反复发作。因此探索新型有效抗生物膜形成药物迫在眉睫。本文选取板蓝根、鱼腥草、黄芩、黄连、五倍子、金银花、苦参、连翘、乌梅、穿心莲10种临床常用的具有清热解毒、广谱抗菌的中药对临床分离的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进行体外抑菌活性实验研究,筛选对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有较强抑菌活性的中药。通过改良平板法在体外建立细菌生物膜模型,验证临床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生物膜的形成能力,探讨细菌生物膜的形成与耐药性之间的关系,为生物膜耐药机制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及参考。用黄芩颗粒剂对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生物膜进行干预实验,观察并分析其对生物膜的影响作用,为进一步研究中药治疗细菌感染性疾病提供参考。 方法: 1.使用鑫科生物全自动细菌鉴定及药敏分析仪对临床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进行药敏分析和鉴定,筛选出实验所需的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 2.采用K-B纸片法对10种中药免煎颗粒进行体外抑菌实验,筛选对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有抑菌效果的单味中药并通过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其最小抑菌浓度。 3.使用刚果红琼脂培养基和结晶紫染色法对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株进行定性筛查,选出能产生物膜的临床菌株。 4.采用细胞培养板建立体外细菌生物膜模型,结晶紫染色法定量测定各菌株生物膜的形成能力。 5.扫描电镜结合结晶紫染色定量观察黄芩对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生物膜的干预效果和作用。 结果: 1.临床收集20株鲍曼不动杆菌经鉴定16株为多重耐药菌株。 2.对板蓝根、鱼腥草、黄芩、黄连、五倍子、金银花、苦参、连翘、乌梅、穿心莲10种单味中药进行抑菌实验,结果显示五倍子对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抑菌作用最强,抑菌圈直径17-30mm,MIC值为0.975mg/ml;黄芩也有较好的抑菌效果,MIC值为15.63mg/ml;乌梅抑菌活性相对较弱;而黄连、鱼腥草、连翘、板蓝根、苦参、金银花和穿心莲的抑菌活性很弱甚至无抑菌效果。 3.刚果红琼脂培养基定性实验筛选出10株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呈阳性反应,即10株临床菌株是产细菌生物膜的菌株。 4.细胞培养板和结晶紫染色法能有效检测生物膜的形成能力,筛选出的产生物膜菌株在体外6孔及96孔细胞培养板上培养3天均能形成细菌生物膜,但形成生物膜的能力有所差异。 5.结晶紫染色法定量检测出黄芩颗粒剂对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生物膜的抑制作用,扫描电镜观察到中药干预的实验组形成的生物膜结构较未加药的对照组变疏松分散。 结论: 1.10种单味中药中五倍子的抑菌效果最强,MIC值为0.975mg/ml。 2.筛选出的产生物膜菌株在体外6孔及96孔细胞培养板上培养3天均能形成细菌生物膜,结晶紫染色法和刚果红琼脂培养基能有效的定性检测生物膜的形成能力。 3.黄芩颗粒剂对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生物膜的形成有抑制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