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味中药对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生物膜影响的研究

来源 :陕西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ws524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鲍曼不动杆菌近些年已成为院内感染最常见的条件致病菌。随着临床抗菌药物的广泛应用,多重耐药及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临床分离率不断提高,其耐药性问题也日益严重。在对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机制的研究中发现,临床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大多能形成细菌生物膜,生物膜形成后造成感染难以治愈,反复发作。因此探索新型有效抗生物膜形成药物迫在眉睫。本文选取板蓝根、鱼腥草、黄芩、黄连、五倍子、金银花、苦参、连翘、乌梅、穿心莲10种临床常用的具有清热解毒、广谱抗菌的中药对临床分离的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进行体外抑菌活性实验研究,筛选对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有较强抑菌活性的中药。通过改良平板法在体外建立细菌生物膜模型,验证临床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生物膜的形成能力,探讨细菌生物膜的形成与耐药性之间的关系,为生物膜耐药机制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及参考。用黄芩颗粒剂对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生物膜进行干预实验,观察并分析其对生物膜的影响作用,为进一步研究中药治疗细菌感染性疾病提供参考。  方法:  1.使用鑫科生物全自动细菌鉴定及药敏分析仪对临床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进行药敏分析和鉴定,筛选出实验所需的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  2.采用K-B纸片法对10种中药免煎颗粒进行体外抑菌实验,筛选对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有抑菌效果的单味中药并通过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其最小抑菌浓度。  3.使用刚果红琼脂培养基和结晶紫染色法对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株进行定性筛查,选出能产生物膜的临床菌株。  4.采用细胞培养板建立体外细菌生物膜模型,结晶紫染色法定量测定各菌株生物膜的形成能力。  5.扫描电镜结合结晶紫染色定量观察黄芩对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生物膜的干预效果和作用。  结果:  1.临床收集20株鲍曼不动杆菌经鉴定16株为多重耐药菌株。  2.对板蓝根、鱼腥草、黄芩、黄连、五倍子、金银花、苦参、连翘、乌梅、穿心莲10种单味中药进行抑菌实验,结果显示五倍子对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抑菌作用最强,抑菌圈直径17-30mm,MIC值为0.975mg/ml;黄芩也有较好的抑菌效果,MIC值为15.63mg/ml;乌梅抑菌活性相对较弱;而黄连、鱼腥草、连翘、板蓝根、苦参、金银花和穿心莲的抑菌活性很弱甚至无抑菌效果。  3.刚果红琼脂培养基定性实验筛选出10株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呈阳性反应,即10株临床菌株是产细菌生物膜的菌株。  4.细胞培养板和结晶紫染色法能有效检测生物膜的形成能力,筛选出的产生物膜菌株在体外6孔及96孔细胞培养板上培养3天均能形成细菌生物膜,但形成生物膜的能力有所差异。  5.结晶紫染色法定量检测出黄芩颗粒剂对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生物膜的抑制作用,扫描电镜观察到中药干预的实验组形成的生物膜结构较未加药的对照组变疏松分散。  结论:  1.10种单味中药中五倍子的抑菌效果最强,MIC值为0.975mg/ml。  2.筛选出的产生物膜菌株在体外6孔及96孔细胞培养板上培养3天均能形成细菌生物膜,结晶紫染色法和刚果红琼脂培养基能有效的定性检测生物膜的形成能力。  3.黄芩颗粒剂对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生物膜的形成有抑制作用。
其他文献
21世纪企业、行业乃至国家之间的竞争,归根结底均为人才竞争.只有不断掌握更多优质、专业的创新型人才,才能使得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实现可持续发展.在这一背景下
劳动争议作为一个带有社会性质的问题,在处理方面应当更加谨慎.基于此,本文将从完善多元处理机制化解劳动争议入手,以期望能够提升解决劳动纠纷争议的整体水平,从而促进社会
本研究主要是通过收集BPES家系外周静脉血并提取DNA,利用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ChainReaction,PCR)进行FOXL2基因片段的扩增,将其产物经过纯化后根据Sanger双脱氧链末端终止法
子宫内膜癌(EC)是女性生殖器官三大恶性肿瘤之一,占女性生殖系统恶性肿瘤的20%~30%。 1996年起,国外学者开始对儿茶酚-O-甲基转移酶(COMT)与雌激素相关性肿瘤的关系进行研究。
摘要:财务管理是中职财经专业的主要课程之一,是专业性较强的学科。对于财务管理内容的枯燥晦涩,基于中职生基础薄弱,学习被动,作为一名中职的专业教师,应本着从学生出发,在中职财务管理教学中应用通俗化教学。  关键词:财务管理;通俗化;教学  引言  财务管理是中职财经专业的主要设置课程之一。财务管理的知识与个人及企业的理财紧密相连。财务管理的特点是专业性强,体现在专业理论多,计算公式多,内容晦涩,这对
摘要:职专生错别字严重,直接影响了学生的书面表达和交流能力。本文从学生自身、职专学校语文课程要求、社会环境三个方面对错别字产生的原因加以分析,进一步阐明纠正职专生错别字的对策。  关键词:职专生;错别字;成因;对策  当前,经济全球化增强和现代科技突飞猛进,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对语言文字运用的规范带来前所未有的冲击和挑战。职业中专学校的学生是一个错别字重灾群体。重视职专学生的错别字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