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简称“新农合”)是由政府组织,农民自愿参合,个人和集体多方筹集以大病统筹为主的社会医疗互助制度,是我国社会保障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自2003年新农合政策开始试点到2008年的全面普及,新农合一直保持着良好的发展势头。截止到2010年底,新农合在全国的覆盖范围达到95%,住院补偿比例最高达60%,并且基本实现了门诊统筹,门诊补偿比例也达30%左右。7年时间,对于一个拥有8亿农民的发展中国家而言,新农合能够取得这样的成绩是非常可喜的。然而在我国经济高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今天,面对现有的成绩,中央政府对新农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全面解决农民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政府决定进一步上调新农合筹资标准,争取在“12五”期间使新农合的人均筹资标准逐步提高到人均300元以上,而这种筹资标准是否科学合理、这笔资金将如何筹集,成了问题的关键。本文结合了现有数据,针对这两点问题对新农合筹资体系的完善进行探讨。辽宁省是最早参加新农合的9个省份之一,辽宁省新农合的发展历程和发展现状很大程度上能够反映出我国新农合的发展状况,因此本文就以辽宁省为例,运用现有数据,对新农合的筹资问题进行分析。本文的研究目的是通过对新农合筹资制度的实证研究,力求探索到合理的筹资标准和方法,从而完善我国新农合筹资体系。研究将以辽宁省为例,从个别情况推广到一般现象,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对我国新农合医疗体系做系统、全面的分析,对目前存在的问题做深入的探讨,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卓有成效的解决方法,为构建我国完善的农村医疗保障筹资体系做参考。本文的研究思路是,首先,介绍新农合的筹资体系和筹资模式,对全国的新农合筹资状况有一个总体的了解;其次,选择适当的研究方法,并且对现有数据进行概括性的描述和简要的分析,完善样本;第三,以样本(辽宁省)为例,对新农合的筹资体系进行评价,总结新农合筹资目前取得的成绩,并找出其中存在的问题:第四,运用前面介绍的方法和数据推导出适合辽宁省的新农合筹资标准的科学的计算方法,并且通过分析得出合理的分配方案:最后,根据实证分析的结论,得出可以完善新农合筹资体系的合理化建议。本文的研究结论是:1.对新农合筹资对象的身份审核,明确新农合参合个体的身份界定,严格准入标准,在缴费时要进行简单的身份核实,尽量避免非农人员参与农村合作医疗。2.改进目前的筹资标准和分配方式,将筹资与人均收入挂钩,将政府补助金额与政府财政收入挂钩,使多方筹资来源相匹配,增加筹资的公平性、效率性和可持续性。3.将自愿参合的筹资原则,改为强制参合。这样更符合我国新农合目前的发展现状,也会使差别筹资费率的政策推行更加容易。本文的创新点是:1.将辽宁省的新农合筹资状况分别从合理性、有效性、可持续性进行了科学系统的分析,总结的比较全面。2.对新农合的筹资标准进行推算。运用前人介绍的方法,推算出辽宁省农村地区的保险因子,并得出一整套的计算新农合人均筹资费用的方法。3.通过分析,将新农合的筹资费用进行分配,使各级政府在资金调配上的权责更加分明,改变了以前政府补助拍脑袋得结论的现状。本文的不足之处在于受到数据的约束和限制,没有办法运用logistic模型对筹资金额进行精确的估计,只能粗估,并且数据的真实合理性也有待考证,导致某些结果的理想程度受到制约。另外,由于各国国情不同,在国外较少有人研究农村地区的社会医疗保险,因此本文并没有太多的参考国外学者的理论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