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印度是英国殖民者较早开展殖民活动的地区之一。19世纪中叶开始,随着英国殖民者统治方式和经济掠夺的形式的改变,印度的对外贸易也呈现出新的特点:它由一个英国对东方贸易的中转站和直接掠夺对象逐渐转变为具有一定经济力量和对外贸易需求的经济体。19世纪中叶到一战以前,印度的对外贸易情况和特点及其成因是本文讨论的主题。 文章共分为四部分,第一章回顾了17世纪初到19世纪中叶印度的对外贸易情况,考察了印度作为英、印、中三角贸易的中间环节的发展历程,以此作为印度近代后期对外贸易发展的参照。 第二和第三章是本文的重点。这两章分别从印度对英国和对中国的贸易入手,探讨印度近代后期对外贸易的新特点。第二章讨论的是在印度对英国的贸易中,出口方面尽管长期以来原料出口仍在继续不断增长,但出口产品种类却发生了变动。这种情况的出现是殖民活动影响所致,不过,同时也体现出印度参与世界市场经济的程度大大加深。进口方面,英国的进口商品中,各种工业产品仍占最大份额,但商品结构与价值比例与以往相比并不相同,其中工业用生产资料的进口尤其引人注目。在这个过程中,印度逐渐脱离原有的三角贸易框架,更广泛地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印中贸易和印藏贸易是第三章的主要内容。通过对印度与中国以中国西藏地区的贸易产品与贸易量的分析,发现印度自身的近代经济产业发展状况极大地影响着其对外贸易的开展。这同时也表明印度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向外开拓市场的自觉,而不仅仅只是被动接受。 第四章论述了印度近代后期对外贸易发生改变的原因。文章认为,影响印度对外贸易的两个关键问题是国际与印度国内交通条件的改善以及印度近代经济产业的出现与发展。这两者都是由帝国主义国家在全球的资本输出所引起的。这是新阶段殖民主义在外贸上的体现,它再度展示了马克思的殖民主义“双重使命”理论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