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困境的执着追问

来源 :郑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mf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李锐是新时期以来一位重要作家。作为一个有着充分的文学自觉和独特的文学追求的作家,他“拒绝合唱”,始终以一种清醒独立的姿态,在众语喧哗的新时期文坛发出自己的声音。纵观李锐的小说创作,从《厚土》到近期的《太平风物》、《人间》,可以发现,李锐始终表达着对人类生命困境的关注。这与他的人生经历和文学观念有关。少年时惨痛的“文革”经验,青年时吕梁山知青岁月的磨砺,以及家族历史的震撼对他产生了重要影响。他由此产生的思想上的“双向煎熬”和精神困境是他小说创作的动力,“追问普遍的人类困境”是他的文学追求。他从“文革”带来的刻骨铭心为起点,生发出对中国人,乃至对人类命运的思索。怀着对生命的尊重和悲悯,李锐在小说中尽可能地拨开一切遮蔽生命本相的障碍,表达着人类的生命困境。在李锐看来,人的生命困境来自几个方面:外部环境带来的生存压力;无理性的历史带给人们的精神煎熬和吊诡命运;人性自身的弱点给人类自身造成的困境。李锐小说中的人物,无不是在生命的重重困境中苦苦挣扎,仿佛是一种宿命般不可挣脱。这也是李锐所深深体会到的生而为人的艰难。李锐一直以来对人类命运的悲剧体验,体现在他的小说中,形成了一种悲凉绝望的叙事风格。他作为一个对小说形式有着不懈追求的作家,始终坚信形式是触摸真实生命的通道。他长久以来对小说叙事形式的不断探索,实际上是他对生命本身的追索和拷问。从《厚土》之前的小说,到《厚土》、《无风之树》,再到《太平风物》,我们发现,小说呈现出从独语到对话的变化态势,这体现了李锐不断突破自我,渴望打破单一话语对生命遮蔽的努力。
其他文献
仕与隐的冲突过程,恰是隐逸诗人壮志难酬之下以田园山水来转换视觉、感觉却欲罢不能的心路历程。陶渊明不是笑着归于田园的,而是带着丝丝的牵挂和遗憾,流动于诗行之间的遗憾,
随着科技日益进步,计算机技术、互联网和通信技术的提高和应用普及,人们的阅读习惯和阅读方式已发生了明显改变。数字出版发展势头强劲,传统出版向数字出版转型已是大势所趋。作
期刊
为了应对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我国物流企业必须解决仓储管理的关键问题,才能获得公司的最大利益。德邦物流已成为国内物流企业的霸主,并正在迅速发展。本文阐述了德邦物流
<正>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始终高度关心京津冀协同发展,并指出这是一个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要做好长期作战的思想准备。五年来,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体系基本成型,
<正>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来源期刊美国CA检索收录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是由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
朱国祯(1558—1632),明代史学家,万历十七年进士。《涌幢小品》是他积十余年精力所写的一部笔记小品。该书内容丰富,上述尧舜三代,下及作者所处的明代万历朝掌故,涉及到政治、经济、
徐志摩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颗璀璨美丽的流星,在他短短三十四载的生命旅途中,留下了大量的诗歌和散文。他的诗歌开创了中国新诗唯美和伤感的艺术传统,深入年轻人的心灵,一直以来
招商引资是在社会分工和市场经济的共同作用下所产生的,是促进市场经济发展所需资金和技术的重要手段,世界多个国家在利用招商引资进行发展的同时,借助招商引资所带来的各种
中国文学史悠久漫长,而从文学史上并称的现象,可以一窥文学的发展踪迹。并称的现象往往代表一种文学风尚或一种文学批评理念。并称的作者群之间都存在着某种特殊的关系和机缘
智慧课堂是当今社会的一个热门话题, 智慧课堂是 “互联网+课堂” 背景下将新兴的信息技术和课堂教学相融合, 实现课前、 课中和课后的全过程化. 本文基于当前智慧课堂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