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火用)分析的生物质水相转化制备生物航油生命周期评价

来源 :东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lywat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航空运输是增长最快的运输方式之一,传统化石航油引发环境污染日益严重,且不可再生能源的储量日益枯竭。生物质制备航油能显著减少化石能源的消耗,降低地球生态系统中在碳循环之外的温室气体排放,缓解温室效应。因此,开展生物质转化制备生物航油工艺路线的性能分析与评价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玉米秸秆为原料,根据水解残渣木质素不同利用方式建立了木质素燃烧(Case1)与木质素制氢(Case 2)的两种纤维素生物质水相转化制备航油系统,利用Aspen Plus软件对生物质水相转化制备航油工艺进行过程模拟。基于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开展了系统能量分析和(火用)分析,研究获得了能量和(火用)损失的主要单元,以此为基础,建立了基于废热和废水回收的优化系统(Case 1-R和Case 2-R)和航油-发电联产系统(Case 1-PG和Case 2-PG)。并将(火用)分析理论与生命周期评价相结合,建立了生命周期资源-环境(火用)分析模型,对建立的系统方案进行了资源性能和环境影响的综合评价与比较。研究获得以下主要结果。首先,能量分析和(火用)分析结果表明,对于基础方案,Case 1和Case 2系统的最大(火用)损失发生在燃烧换热单元;最大的能量损失发生在糠醛制备单元,其次为乙酰丙酸制备单元。优化后的Case 1-R和Case 2-R系统能量效率09),)分别为41.53%和39.85%,系统(火用)效率0,)分别为24.25%和23.12%。相比Case 1和Case 2,系统能量效率09),)分别提高139.1%和137.0%,而系统(火用)效率0,)分别提高57.2%和55.7%,由此可见废热和废水回收主要属于低品位热能。木质素燃烧系统(Case 1和Case 1-R)具有更高的航油效率和系统效率,木质素制氢系统(Case 2和Case 2-R)具有更高的能量提质率β0)。航油制备与发电联产系统(Case 1-PG和Case 2-PG)的主要输出产品是电力,系统(火用)效率0,)分别为26.63%和26.19%,相比Case 1-R和Case 2-R的系统(火用)效率0,)分别提高了9.8%和13.3%,优于非联产系统。相对于水解生物质量2t/h,当锅炉蒸发量为40t/h时,获得最优发电效率和系统效率,此时抽汽率θ为0.31,发电与航油的能量比ω09))与(火用)比ω0)分别为4.05和3.79,发电(火用)效率和系统(火用)效率′0,0))、0,s)分别为29.0%和27.4%。其次,生命周期资源-环境评价结果表明,制备航油工艺Case 1-R累积(火用)效率更高,而Case 2-R可再生性更优,两者的航油累积(火用)效率,0)分别为15.43%和14.84%,系统总累积(火用)效率,分别为19.23%和18.50%;可再生性Ir分别为0.57和0.70。Case 1-PG和Case 2-PG系统总累积(火用)效率,分别为23.95%和23.68%,可再生性Ir分别为1.97和2.35,联产系统的系统累积(火用)效率和可再生性更优。对于Case 1-R和Case 2-R,0,0))和,0)的敏感度呈现相似的趋势,且对S4(加氢提质转化率)、S3(平台化合物(糠醛和乙酰丙酸)转化为生物质航油的效率)的敏感度最大;甲醇循环利用率对累积(火用)效率(,0)和,)和系统可再生性Ir具有显著影响。残渣木质素制氢方案(Case 2-R和Case 2-PG)的全球暖化、人体毒性和热污染等环境影响指标均分别低于残渣木质素燃烧、氢气外供方案(Case 1-R和Case 1-PG)。航油制备系统的环境性能指标0)均大于1,表明具有较好的环境性能,且航油-发电联产系统的综合环境性能更优。不同类型的环境影响负荷主要来自生物质制备航油的生产阶段。对于Case1-R和Case 2-R,造成生产阶段热污染的主要原因是直接排放;对于全球暖化,更多的是来自生产阶段资源输入的间接排放。
其他文献
中岛哲也自20世纪90年代末期从广告导演转型成为电影导演以来,凭借其特殊的创作表现手法赢得了业界和市场的关注。他擅长脱离文本的常规经验,通过前在印象与此在事物的反差营造作品的陌生感,进而带给审美主体惊异感和反差感,这与陌生化理论中所要求的化习见为新知相一致。本文试图对中岛哲也电影的陌生化叙事进行深入分析,并根据布莱希特提出的陌生化舞台戏剧理论,分别从人物形象、视觉语言、情节构建三个方向探究中岛哲也
炉内混加矿物添加剂是一项经济有效的燃煤重金属减排技术,尽管目前在燃煤重金属控制领域有很多关于矿物添加剂的研究,但在添加剂的筛选、改性、性能测试、碱金属对其影响及机理方面仍缺乏系统性研究。为此,本文针对以上内容开展了深入研究。利用管式炉开展添加剂种类和温度的双因素试验,探寻减排燃煤重金属Pb、Cd、Zn和Cr的优选添加剂与温度,并通过变煤种试验检测优选添加剂性能,同时根据灰样形态与XRD结果分析推测
为应对气候变化、减少环境污染,实现碳达峰、碳中和“3060目标”,多行业多领域都加快了减碳步伐,能源结构转型是实现这个目标的必经之路。分布式能源系统作为一种清洁高效的新型能源利用技术,具有环保性能好、能源利用率高、安全可靠等优点,可促进能源低碳智慧化转型、新能源高质量发展,逐渐成为能源领域关注的重点。本文以分布式能源系统为主要研究对象,以系统优化为主线,建立相应的优化调度模型,探索模型求解方法,并
废水中氮的资源化利用是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作为其代表性工艺,常规活性污泥工艺与Haber-Bosch工艺的联用在当下普遍使用。但由于其氮循环链条过长,在资源化利用过程中通常会面临能耗较高、回收率低的问题,因而有必要研究新的高效率低能耗氮回收工艺。流动电极电容去离子(Flow electrode capacitive deionization,FCDI)与中空纤维膜、平板透气膜等氨回收工艺的组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