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住房公积金的缴存环节,是公积金池的资金来源,也是公积金制度存续的关键。随着制度的发展,缴存环节的问题也日益凸显。从公平性角度看,许多专家学者认为,公积金的缴存环节有对职工身份的歧视问题,本应成为制度目标的中低收入职工,反而大多数不在制度覆盖范围之内,再加上缴存基数与缴存率设计的不合理,将职工之间的收入差距拉大,产生了“应保未报”和“劫贫济富”的不公平现象;从制度存续角度看,整个公积金池面临流入减少和流出增多的危机,部分地区已然产生了无款可贷的现象,一旦缺乏资金支持,制度将难以存续。基于此,笔者认为,当务之急是扩大公积金缴存覆盖面,将民私营企业职工、外来务工人员、农民工等中低收入群体纳入覆盖范围,在保证公平性的同时,也能增加新的资金流入,确保制度良好运行。本文通过实验经济学研究方法,以被试者的风险偏好选择为重要的判断方式,设计了KT框架效应下的住房公积金实验、激励扩面实验、强缴扩面实验、混合扩面实验。通过抽象实验来探究职工在有自主选择的前提假设下,在公积金投资和风险投资之间的选择,并观察加入影响其偏好逆转的因素后,有多少职工会发生从风险投资向公积金模式的逆转,以及发生这种逆转的临界公积金账户补贴额度和政府强制覆盖力度。并且通过二元选择模型与线性概率模型的计量估计,得到了这样的逆转是显著的。通过实验数据分析,可得到以下基本结论:首先,通过对公积金制度加入框架描述,超过52%的被试职工从选择风险逆转到了缴交公积金,而且这部分被试职工有年龄偏大,受教育程度高,工作不稳定,单位规模小,没有房屋产权证的特征;其次在增加账户余额补贴后,达到每人每年200元的平均值时,超过70%的被试职工会发生选择逆转,而且在含有框架的实验中表现得更加明显;最后在提高政府强制覆盖标准到30%左右时,超过64%的被试职工发生选择逆转,并且在含有框架实验中逆转速度加快。针对以上结论,笔者提出了对于扩大公积金缴交覆盖面的以下几方面政策建议:一是对公积金制度有侧重的普及宣传,二是对职工公积金账户可以提供适当额度的补贴,三是对政府强制缴存的力度持续加强,四是对偏好逆转概率大的特殊群体提供更多优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