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高校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素质教育的进一步深化,在学校体育提出体育教学应以“健康第一”为原则的指导下,高校体育运动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各高校通过挖掘各种资源,增加体育设施,改善运动条件,增添新项目、新内容来满足学生的不同需要。轮滑运动以其时尚的项目魅力和独特的健身价值,深受高校青年学生的喜爱,特别是当前,在全国高校开设轮滑课程并不多的情况下,学生自发组织的有关轮滑运动的协会、社团及其各类比赛、活动极大丰富了学生的校园生活。轮滑运动作为一新兴项目被引入到高校中后,由于受国家政策、有关部门的重视程度、师资、场地等客观条件的限制,还没有形成系统的教学模式和活动规模。轮滑运动在高校处于刚刚起步阶段,作为高校体育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它既要承担起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增进国民健康的重要使命,又要为培育高素质新型的人才服务。轮滑运动作为高校体育的一种教育手段,如何发挥其健身、育人的作用,取决于其在高校开展的效果。因此,对高校轮滑教学、训练、竞赛以及学生业余的轮滑活动进行深入地、系统地研究就显得十分必要。本文通过对北京市高校轮滑运动的开展现状进行调查,目的是通过对北京市高校轮滑教学、学生的课余轮滑活动现状的研究分析,找出影响其持续发展的因素,并提出相应对策。调查后得出以下结论:1北京市高校学生轮滑运动的普及率较低,喜欢并希望学习轮滑运动的占多数。2北京市高校中:仅有14.29%的学校开设了轮滑课程,课程普及率较低;但有41.67%的学校成立了学生业余轮滑社团组织,在积极地开展课外轮滑活动。3在开设轮滑课程的高校中:有50%的学校没有轮滑教材,有50%的学校在教学中没有设置理论教学内容。4在开设的轮滑课程中:课程设置时段集中,开课班次少,轮滑项目单一,课程学时数偏少,不能满足大学生对轮滑学习的需求。5北京市各高校体育部门缺乏对学生业余轮滑社团及学生课外轮滑竞赛、活动的技术支持和理论指导。各高校缺乏专业轮滑教师,现有轮滑教师多为其它专业的教师兼上轮滑课,其技术和理论需要进一步提高。6北京市高校轮滑场地、器材严重匮乏,轮滑竞赛活动开展少,是影响和限制各高校轮滑教学、学生课余轮滑活动开展的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