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地亚红豆杉枝叶中活性成分的含量测定研究

来源 :河南中医学院 河南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rulyli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研究对曼地亚红豆杉枝叶中紫杉醇、三尖杉宁碱和10-去乙酰巴卡亭Ⅲ的提取分离工艺和含量测定方法进行了系统研究,并分析了不同采收期、不同生长年限和不同采集地曼地亚红豆杉枝叶中这 3 种目标成分含量的变化规律。最终建立了曼地亚红豆杉枝叶中紫杉醇、三尖杉宁碱和10-去乙酰巴卡亭Ⅲ的质量控制方法。另外,本实验还对曼地亚红豆杉和南方红豆杉针叶中的挥发性成分进行了比较分析,为曼地亚红豆杉这一珍稀药用资源的有效利用奠定基础。   方法:(1)对浸提法和超声提取法分别进行单因素实验优化,而后利用正交实验分别对这两种提取方法进行优化,比较优化后两种提取方法的提取液中紫杉醇10-去乙酰巴卡亭Ⅲ的含量以及其他工艺参数,从而确定一种曼地亚红豆杉枝叶的最佳提取工艺。(2)通过正交实验法对提取液中的紫杉烷类成分的萃取工艺进行了优化研究。(3)对用于曼地亚红豆杉枝叶中的紫杉醇、三尖杉宁碱和10-去乙酰巴卡亭Ⅲ含量测定的UPLC法进行色谱系统优化和方法学考察。(4)采用UPLC法对不同采收期、不同生长年限和不同采集地的曼地亚红豆杉枝叶中紫杉醇、三尖杉宁碱和10-去乙酰巴卡亭Ⅲ的含量进行测定分析,并研究了不同样品中3种目标成分含量的变化规律。(5)采用水蒸气蒸馏法分别提取曼地亚红豆杉和南方红豆杉针叶中的挥发油后,利用GC-MS法对其挥发性成分进行了分离鉴定。   结果:(1)超声提取法比浸提法明显优越,在将目标成分提取完全的情况下,采用超声提取,不仅节约时间和溶剂,而且提高效率。超声提取法的最佳工艺如下:提取温度在35~45℃之间,料液比为1:30,提取时间为30min,提取次数为3次。(2)分离除杂优化工艺为,用石油醚进行脱色除杂,每次30mL,直至石油醚萃取物近无色后。残渣中加入15mL的蒸馏水和30mL二氯甲烷继续萃取,然后再用30mL二氯甲烷萃取两次,收集二氯甲烷萃取液,45℃下减压真空浓缩即可。(3) 优化后的色谱条件如下:Acquity BEH Shield RP18色谱柱( 2.1 mm×100 mm, 1.7μm );流动相为水-乙腈(A-B), 梯度洗脱( 0~8 min, 78%A;8~11 min, 78%A→65%A, 11~44 min, 65%A);流速为0.2 mL·min-1,柱温25℃,检测波长为227 nm。(4) 川产和浙产曼地亚红豆杉枝叶中这 3 种目标成分的含量差别较大,其中川产曼地亚红豆杉针叶中三尖杉宁碱的含量高于浙产曼地亚红豆杉针叶,但川产曼地亚红豆杉针叶中10-DABⅢ和紫杉醇的含量和小枝中三种有效成分的含量均低于浙产曼地亚红豆杉;但川产曼地亚红豆杉针叶中 10-DABⅢ和紫杉醇的含量和小枝中这三种目标成分的含量均低于浙产曼地亚红豆杉;曼地亚红豆杉针叶中目标成分的含量远大于小枝;浙产曼地亚红豆杉枝叶的最佳采收期预测为5月中旬左右。(5) 从曼地亚红豆杉挥发油中共鉴定出34个成分,从南方红豆杉挥发油中共鉴定出 35 个成分。其中有 19 个化合物是曼地亚红豆杉和南 方红豆杉针叶挥发油的共有成分,这些共有成分对红豆杉属植物的归属可能会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结论:本研究建立了曼地亚红豆杉枝叶中紫杉醇、三尖杉宁碱和 10-DAB 的最佳提取、除杂工艺和含量测定方法,且对不同采收期、不同生长年限和不同采集地的曼地亚红豆杉枝叶中紫杉醇、三尖杉宁碱和 10-DAB 的含量进行测定分析,另分析比较了曼地亚红豆杉与南方红豆杉针叶中挥发性成分,从而为曼地亚红豆杉这一有限资源的最大化利用提供参考。
其他文献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