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法与外固定器治疗三踝骨折脱位研究

来源 :中国中医研究院 | 被引量 : 3次 | 上传用户:benman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三踝骨折是临床上常见的关节内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损伤大,并发症多、费用高;而小夹板和石膏固定稳定性差,容易出现骨折再移位,影响临床疗效。 早在公元17142年,吴谦在《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中就已提出“制器以正之,用辅手法之所不逮”的中医治疗骨折的学术思想,对骨折整复机制和固定原则做出了论述。强调对于复杂不稳定性骨折,在手法复位的基础上,采用器械进行固定,以提高临床疗效。 自上世纪70年代中期,我国骨科临床及科研工作者在继承中医治疗骨折成果的基础上,结合现代医学理论,应用生物力学等先进手段,研制出治疗不同部位骨折的外固定器,并用于临床,取得了满意疗效。外固定器治疗骨折是一种远离创伤处,经皮骨穿针支架式固定方法,无需剥离骨折周围的软组织,不破坏髓内、髓外血运,而且利于开放性骨折伤口的处理。骨折固定的稳定性,可随时进行调整。因此外固定器治疗骨折有其独特的优势,但对手法结合外固定器治疗三踝骨折脱位的临床研究鲜有报道。 根据导师温建民主任医师中西医结合治疗骨折20多年的临床经验,通过回顾性研究,提出了三踝骨折的独立分型;根据三踝骨折独特的移位规律,研制了踝关节固定复位器,并应用于临床。对36例三踝骨折脱位,采用手法与踝关节固定复位器进行治疗,经平均18个月随访,优良率达91.7%。并从生物力学角度对其机理进行研究,阐明其机理并进一步指导其临床。 1.三踝骨折的分型研究 1.1 资料与方法 对42例三踝骨折病人,按照其距骨移位的有无和方向,以及下胫腓分离的
其他文献
【正】 在称之谓“信息社会”的今天,信息浓缩型工具书是最受人欢迎的信息载体之一。不管是从事自然科学还是社会科学的学者、研究人员都喜欢通过工具书去挖掘有关资料来满足
研究背景:免疫功能紊乱贯穿脓毒症整个病理过程,由早期的促炎介质增加向抗炎免疫抑制状态转变,乃至终末期的免疫无反应。最近研究发现作为细胞核内非组蛋白的高迁移率族蛋白B1(h
前言 乳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逐年升高,是严重威胁女性身心健康的恶性肿瘤之一,而乳腺癌的复发和转移是影响其疗效的主要因素。因此,迫切需要寻找一个敏感、能早期预测乳腺癌
以对称2倍升压型开关电容变换器电路分析了变换器电压变换的实现原理,并给出了该变换电路进行多种波形变换的实验结果.理论分析和仿真指出了在高频输入时变换电路输出波形会
神经损伤后的再生是一个连续的损伤修复过程,包括损伤轴突的再生、髓鞘的形成、突触连接的重新获得以及神经功能的最终恢复。哺乳动物神经的再生仅限于周围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
在骨关节炎病程中,典型的病理变化发生在关节软骨层中。病程初始为细胞外基质蛋白聚多糖的丧失和胶原纤维网架的紊乱,接着是细胞变性和凋亡。最初小的局灶病变,逐渐增加周长和深
目的研究高龄患者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与护理干预效果,探讨护理方式对老年患者术后并发症状况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于2013年01月~2015年12月实施人工髋关节
背景在各种干细胞(stem cells, SC)的应用研究中,胚胎干细胞(embryonic stem cells, ES细胞)由于具有发育全能性、种系传递能力(形成嵌合体)以及便于进行遗传学的基因改造而
目的探究、比较超声诊断与X射线诊断小儿肠套叠并在监视下进行灌肠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5-02/2016-07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确诊为小儿肠套叠患者120例
一氧化氮与缺血预处理早期心肌保护效应关系的实验研究 目前,由于冠状动脉疾病患者的数量不断上升,而且各种高难度心脏外科手术也得到了广泛的开展,因而寻求理想的心肌保护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