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通与迁嬗 ——新中式家具的板式化设计实践

来源 :南京艺术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ZLYSS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新中式家具随着时代的进步发展突飞猛进。其在传统实木家具的基础上,引入现代材料;保留榫卯结构的基础上,又融合现代构件;深具东方神韵,又符合现代审美,极具时代特征,广受好评,甚至可以说引领了国内家具的设计风格。但不可否认的是,新中式家具多以实木材料为主,这就存在着木材利用率低,包装运输成本高以及售价较高等问题。鉴于此,笔者通过对东西方家具的对比调研,提出了将板式家具的优势引入到新中式家具中的想法,期望通过学习板式家具的优势,为更多的消费者提供一种新的选择。文中将新中式家具与板式家具详细对比,分析实木新中式家具与板式家具在材料选择、技术系统、结构节点以及工艺流程中的差异;同时通过研究板木家具如何学习板式家具优化家具结构,得出新中式家具板式化的解决途径:利用板木结合的工艺,在保留传统家具美学特征的基础上,优化家具结构,借以优化价格。在此基础上,提出创新节点的运用以实现家具的拆装可逆,满足平板化包装的同时兼具DIY特性。文中分析了新中式家具板式化的必要性与可行性,提出了板式新中式的设计方法,最后通过设计实践加以验证,并希望借此推动新中式家具的普及与发展,助力中国文化在当下的传播。
其他文献
明代,浙江家训得以传承发展,种类繁多,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思想性强。其内容涉及修身、齐家、治学、处世等诸多方面,涵盖的范围从个人到家族,也包括家中妇女。家训中体现的女性观具有先进的一面,也显示出封建糟粕性的一面。明代浙江文人仍受传统女教的影响,盲目鼓励贞节,对女性存在误解和偏见,这不利于社会整体进步。家训作为家族文化的载体,能够体现出地方文化与儒学的互动,其中关于妇女行为的规范内容也打上了深深的儒
期刊
节能与减排是汽车领域发展的主要方向,低碳化、信息化、智能化等技术发展非常迅速。动力电池箱体是除电芯外的重要部分,若动力电池的电芯能量密度缺乏技术性突破,就要重视对动力电池箱体的轻量化研究,这对电动汽车续航里程突破具有重大意义。本研究通过阐述动力电池箱体的特点、结构,以及动力电池的现状,对动力电池箱体轻量化研究与发展进行分析,并对动力电池轻量化途径进行探讨。
目的 调查9~14岁儿童HPV疫苗接种情况、家长的疫苗相关认知、给儿童接种的意愿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于2021年1~4月采用便利抽样的方法,基于线上平台和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小儿青少年妇科门诊收集数据,对数据进行描述分析、χ~2检验及logistic回归。结果 共收集到问卷数据864份,经筛选后得有效问卷846份,有效率为97.92%。13.57%的母亲、3.09%的女童已接种疫苗,疫苗知晓
<正>2014年,我市文化工作把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积极举办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扎实开展文化惠民活动,为老百姓送去实实在在的好处,让广大基层群众充分享受到了文化发展的成果。一、持续开展"舞台艺术送农民"演出活动按照"政府购买、院团演出、农民受惠"
期刊
节能降耗、厌氧消化产甲烷、工艺相关的能源利用等策略可有助于碳减排,但这些常规方法的潜力距碳中和目标仍有相当距离。国外诸多案例表明,污水余温热能利用技术是污水处理领域实现碳中和运行的可行方案。在总结污水处理领域碳减排策略的基础上,评价分析其对碳中和的贡献。通过对国内案例计算分析余温热能潜力并与有机(COD)能转化率进行比较发现,污水中蕴含的余温热能潜力为有机能的9倍。余温热能利用可使污水处理厂达到碳
在教育行业持续发展的过程中,各个教育阶段均需要面对更加严苛的发展要求,需要实现更加理想的教育教学效率及效果。对于幼儿园教育阶段同样如此,教师需要在幼儿实际需要参与的各项活动中更加科学地进行设计和实践,以便为幼儿可持续成长奠定较为坚实的基础。在此过程中,STEAM教育理念的出现为教师针对幼儿园玩泥活动进行有效设计和实践提供了的崭新思路。
以“南多美”和“椰香”两个杧果品种为试验材料,调查其物候期、抽梢率和成花率,选取花芽分化前后不同发育时期的顶芽,进行碳水化合物和可溶性蛋白含量的测定比较,探讨不同品种杧果成花过程中碳水化合物和可溶性蛋白的变化,为杧果花芽分化调控提供依据。结果表明,“南多美”和“椰香”在成花的各个时期,果糖、麦芽糖含量持续积累,其含量均以“南多美”含量高于“椰香”。两个品种的葡萄糖变化趋势不同,“南多美”呈先升后降
以旅游资源著称的海南省,凭借着丰富的森林、海洋等自然资源以及独具特色的少数民族风情,在国际上享有较高的知名度。但伴随着旅游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品牌形象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通过品牌形象的塑造能进一步提升旅游度假区的竞争力。在品牌形象塑造中,我们需要根据不同度假区相对应的自然与文化资源进行有机整合。文章以CIS理论为基础,从视觉识别、行为识别、理念识别三个方面来分析海南文化旅游度假区的品牌形象,并提出在
<正>从"派单送戏"转向"群众点单送戏",由"政府包办"转向"引导社会力量联办",由"文化部门独办"转向"各职能部门合办",从"单一送戏"转向"文化集市",2014年瓯海区提升完善的"文化进万家"群众文化品牌活动重塑了公共服务新模式,在有效提升广大群众文化自觉意识同时,也成功搭建了多方合作的共赢平台,促进了当地文化阵地的综合利用开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