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土遗址是具有历史、文化和科学价值的古代遗址,是见证中华文明历史发源的直接证据,是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土遗址而言,因土壤的抗水性较差,风蚀和雨蚀成为最主要的影响因素,在风雨影响下的土遗址被侵蚀消减甚至消失。通过近年来土遗址保护的理论和时间证明,植被与土遗址保护息息相关,任何环境条件下的土遗址上都普遍长有植物,并使土遗址相对保存完好,这些植物对防止土遗址被风雨侵蚀起到了良好的保护作用。由于植物本身对土遗址具有双重作用,其中,植物根系产生的负面作用会造成夯土土体产生裂隙并加速土壤结构及性质变化,这成为保护工作中最棘手的问题。本文采用了大量的文献研究、现场调查和实验分析等方法,在对阿房宫前殿遗址、汉长安城遗址和杜陵遗址这三处不同类型遗址实地调查的基础上,总结了西安地区土遗址主要病害类型和常见植物及其演替特征。继而,以阿房宫前殿遗址为例,选取病害最严重的台缘为研究地,对台缘上优势种植物根系周围土壤采土测样,研究不同植物对夯土结构的影响,分析不同植物对夯土影响产生的差异和测得的土壤性质间的相关性,总结植物对夯土土体性质影响的特点,为植被对土遗址产生负面作用的研究做出贡献。研究表明:(1)西安地区土遗址的主要病害类型有:开裂坍塌、基础淘蚀、表面剥蚀、冲沟发育和洞穴遗存。影响因素可分为物理作用和化学作用,物理作用主要为植物的根劈作用、动物、风蚀和雨蚀;化学作用主要为植物根系对夯土产生的隐性伤害,即植物根系对夯土性质的影响。(2)阿房宫前殿遗址台缘植物多样性较低,草本层植物丰富度高于乔木层和灌木层;台基中心苗圃植物多样性较高,乔木层植物丰富度高于灌木层和草本层。台缘主要优势种为构树(Broussonetia papyrifera)、苦楝(Melia azedarach)、臭椿(Ailanthus altissima)、泡桐(Paulownia tomentosa)和酸枣(Ziziphus jujuba var.spinosa)。汉长安城遗址植物多样性较高,草本层植物丰富度高于乔木层和灌木层。主要优势种为构树、酸枣和莎草(Cyperus rotundus)。杜陵遗址植物多样性较低,乔木层植物丰富度高于灌木层和草本层。主要优势种为构树、茜草(Rubia cordifolia)和苦荬菜(Ixeris polycephala)等。(3)西安地区土遗址植被演替特征为:杂草类—虎尾草、莎草和茵陈蒿等草本群落—酸枣等灌木群落—酸枣和构树等乔灌结合群落—构树等乔木群落。(4)优势种植物根际土和非根际土与夯土土壤相比,差异最大的为胡敏酸,差异最小的为富里酸。5种木本植物随土层深度的增加对土壤性质影响最大和最小的植物分别是泡桐和构;其土壤生物学特性对夯土影响大小依次为泡桐、酸枣、臭椿、苦楝和构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