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历程中,农民工群体不断发展壮大,客观上成为了与传统农民和城市居民相并列的第三大社会群体,并且,农民工的规模还在不断扩大,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十二五”时期,我国将进一步加强就业服务,促进更多农民工实现稳定就业;加强职业培训,全面提高农民工技能素质;加强社会保障,提高农民工参保率和保障水平:加强执法监察,切实维护农民工权益;加强制度保障,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农民工市民化有利于推动我国社会经济结构的转型和发展,更是直接影响当代我国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基于这样的背景和意义,本文选取北碚区作为调查区域,以期对农民工市民化的决策因素有一定的研究。
本文通过对调查问卷的整理,汇总了影响农民工市民化的相关因素,结合现有的制度,假定农民工市民化的微观决策机理,即农民工市民化的预期收益大于其预期支出,且农民工自身具有市民化的意愿,则转化为市民。在对调查数据进行处理时,将农民工市民化的影响因素分为两大类,即个人因素和预期收益因素。个人因素包括: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培训状况、外出务工时间、婚姻状况、配偶所在地、家庭抚养小孩数、家庭生活水平、务工收入占家庭收入的比重等;预期收益因素是预期收益流入与预期收益流出的比较结果,其中,与预期收益流入相关的因素包括:城市社会保障、子女教育、就业稳定性和生活质量,与预期收益流出相关的因素包括:“三权”去留、生活和居住成本、社保支付能力和文化适应性。接下来分别对个人因素和预期收益因素进行赋值,在SPsS中运用二元logit模型进行计算,从而根据模型结果得出结论。
通过本文的研究,主要得出了以下结论:
(1)在推进城市化的进程中,将农民工转化为市民是最现实、最有条件的大量增加城市人口,促进我国经济结构转型,拉动消费、扩大内需的途径,也是有效改善我国庞大的农民工群体生存条件的途径。每一个农民工都是一个理性的决策者,有自己的目标、意愿和选择,他们追求着自身利益的最大化,来决定是否市民化。
(2)要促进农民工市民化,必须研究影响农民工市民化决策的因素有哪些,从这些因素着手,才能解决好农民工市民化最关心的问题。因此,对农民工进行调查,了解其基本特征和市民化的预期收益,为进一步的分析做准备。
(3)本文以北碚区农民工为调查对象,对他们进行了问卷调查,对调查结果进行整理和因素汇总,选取可能影响农民工市民化的因素进行建模分析。模型结果表明,农民工市民化受性别、受教育程度、家中抚养小孩数、务工收入占家庭收入比重、市民化预期收益等因素的影响,其中,市民化预期收益是最明显的影响因素。模型的结果结合制度假设,可以看出农民工市民化的决策因素。
(4)促进农民工市民化,必须坚持三个原则:一是不影响农业生产的劳动供给;二是妥善处理农村“三权”;三是坚持农民工市民化以后必须加入城市社保。基于这些这些原则和模型的分析结果,本文提出几点政策建议:一是通过政府、企业和农民工三方面的共同努力来解决经济问题。政府要提供公共财政补助,使每一个农民工顺利加入社会保障体系,大力增大廉租房的供给,解决农民工的居住问题,同时向企业提供定向税收优惠政策,对那些为农民工提供大量工作岗位的企业提供税收优惠:企业要积极提高生产效率,承担社会责任,解决更多农民工的就业,争取国家的定向税收优惠政策,在发展壮大企业的同时,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农民工的就业问题;农民工自身要不断提高修养,端正态度、提高工作技能,为在城市扎根打好基础。二是着力解决好社会保障与土地之间的关系,戴好城市的五顶帽子,使农民工逐步自愿地退出土地,选择转化为市民;三是进行教育体制改革,坚决取消择校费,提高农民工的受教育程度;四是解决好农民工子女城市入学的问题;五是建立和谐的社区环境,使农民工快速融入城市,搭建市民化的农民工的新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