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冠心病亦称为缺血性心脏病,是由于冠脉内膜受损害导致管腔内斑块形成、管腔狭窄甚至闭塞,减少或阻断心肌血液供应,引起心绞痛、心肌梗死、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及猝死等一系列症状。在环境和遗传因素作用的基础上,多种危险的因素共同作用会导致冠心病的发生和进展。冠心病的危险因素主要包括:男性、吸烟、2型糖尿病、高血脂、高血压等,其中2型糖尿病与冠状动脉狭窄严重程度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冠心病发展过程中会伴有心功能的减低、肾小球滤过率降低并且也和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相关。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习惯、饮食结构以及生活环境的改变,体力活动量减少,高脂饮食增多以及体重增加,冠心病的发病率呈现出明显的上升趋势,已经成为当今严重的危害人们健康的心血管病之一,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早期对患者进行有效的个性化干预尤为重要。缺血性的二尖瓣反流是冠心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由于冠状动脉疾病使二尖瓣的装置(包括左心房、左心室、瓣叶、瓣环、瓣下结构)中一个或多个改变进而导致二尖瓣反流。二尖瓣装置功能及反流程度的确切评估对外科术前筛查及术式选择至关重要。目前,对二尖瓣的反流程度评价的方法有:(1)增强CT:能够清晰显示二尖瓣装置结构的改变以及利用容积测量可以测量反流的血流动力学改变相关参数,但是后处理工序比较复杂,并且放射线对人体有伤害不适合长期随访。(2)磁共振成像(MRI):不依赖对几何形态的假设,可重复性好,但是费用昂贵、采集时间长且不适合心律快的患者。(3)左心室造影:可了解二尖瓣的结构和功能以及二尖瓣有无反流及程度如何,但是可能会产生一些并发症因此尚未常规应用。(4)实时三平面超声心动图:实时显示反流束的立体形态并计算反流束的容积,但是对患者的声窗条件及配合有较高的要求并且尚处于起步阶段。(5)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费用低、无辐射、操作简单、可动态观察反复使用,对病人自身条件要求低,并且可以对不合适移动、危重的患者进行床前扫查,因此应用更加的广泛,是目前评价二尖瓣反流的首先方法。目的:应用斑点追踪成像技术(speckle stracking imaging,STI)评价合并有二尖瓣反流的缺血性心脏病患者乳头肌功能,并且探讨缺血性二尖瓣反流(ischemic mitral regurgitation,IMR)影响因素,为临床预测IMR提供更好的依据。方法:收集合并有二尖瓣反流的缺血性心脏病患者76例为病例组。同时选取66例健康志愿者为正常对照组。经胸采集二维图像及三维全容积图像,获得评价乳头肌功能的相关参数:前后乳头肌的缩短率(FS)、前后乳头肌到二尖瓣前瓣环的距离(APM-AMA、PPM-AMA)、二尖瓣瓣叶闭合面积(MLC)、乳头肌间距离(IPMD)、前后乳头肌相对于左心室前壁的角度变化(AngⅠ、AngⅡ);应用2D-STI技术得到参数:前、后乳头肌(APM、PPM)的纵向峰值应变(LS)、纵向应变达峰时间(PT)及达峰延迟时间(DT)(APT和PPT差值的绝对值)。比较两组间乳头肌的功能以及运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初步探讨分析IMR的影响因素。结果:病例组与对照组LVEDd、LVEDV、LVEF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AFS、PFS、IPMD、MLC、ALS、PLS及DT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LS、PLS、AFS、PFS与LVEF呈正相关,与LVEDV呈负相关(P<0.05);MLC、IPMD、DT与LVEF呈负相关(P<0.05)。冠状动脉Gensini积分与ALS、PLS、MLC、AFS、PFS、IPMD有相关性,r值分别为-0.65、-0.78、0.54、-0.51、-0.57、0.49。经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IPMD、MLC、PLS、DT与IMR有关联(P<0.05),OR值分别为1.26、1.32、1.37、1.52。结论:应用2D-STI技术能够准确评价心肌缺血导致的乳头肌功能障碍,并且IPMD及MLC增加、PLS减低、两组乳头肌运动不同步均为IMR的危险因素,该结果有助于临床对IMR的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