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稻纵卷叶螟Cnaphalocrocis medinalis(Guenee)是水稻上的重要害虫之一。针对稻纵卷叶螟的药剂防治,评价了几种不同类型杀虫剂对稻纵卷叶螟的防治效果,系统研究了氯虫苯甲酰胺对稻纵卷叶螟作用方式、酶的活性及对水稻生长发育的影响。主要结果如下:1.测定了几种不同类型杀虫剂对稻纵卷叶螟幼虫室内生物活性及田间防治效果。室内生物活性测定结果表明:氯虫苯甲酰胺对稻纵卷叶螟幼虫的毒力最高,其LC50为0.85 mg/L,其次为甲氨基阿维菌素、阿维菌素、氟虫腈、粘颗·苏云金、毒死蜱、杀虫双,其LC50分别为1.09mg/L、2.28mg/L、9.30mg/L、394.17mg/L、582.30mg/L、1120.84 mg/L。田间药效试验表明:从药后3天到药后14天,防治效果无论是速效性还是持效性都是氯虫苯甲酰胺最好;在药后3天时,有机磷类杀虫剂和吡唑类杀虫剂的效果比较明显;而药后7天到14天时,生物农药的防治效果显著提高。2.选择对稻纵卷叶螟幼虫室内生物活性高且田间防治效果好的新型农药氯虫苯甲酰胺,测定了作用方式及对稻纵卷叶螟幼虫体内保护酶和解毒酶活性的影响。作用方式试验结果表明,作用方式强弱次序为:胃毒作用>触杀作用>内吸传导作用。酶活性试验结果表明,用氯虫苯甲酰胺LC50剂量处理稻纵卷叶螟幼虫,试虫体内的过氧化物酶、谷胱甘肽-S-转移酶活性显著提高,且处理时间越长上升的越明显。3.氯虫苯甲酰胺拌种处理对水稻幼苗生长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幼苗的株高、根长、叶片数、地上部鲜重都显著高于对照。而氯虫苯甲酰胺叶面喷雾对水稻成株的株高、叶长没有明显的影响。氯虫苯甲酰胺防治四(2)代稻纵卷叶螟14d后对水稻植株分蘖数(总枝数/穴)未产生明显影响,但是对水稻体内保护酶有一定的影响,水稻叶片中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都极显著低于对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