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能源消费碳排放影响因素分解的青岛市碳排放预测与减碳措施研究

来源 :青岛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oeg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能源需求的不断增加,燃烧化石能源导致的碳排放问题越来越被重视。为应对全球气候变暖,体现大国担当,我国提出了“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在这一背景下,开展区域性碳排放趋势和应对措施研究是十分迫切和必要的。本文在深入调研青岛市能源消费的基础上,对青岛市的碳排放量进行了全面的分析,从能源消费的角度出发,结合产业结构、能源强度、能源结构等方面的内部联系,建立碳排放影响因素分解模型,能够更好地了解能源消耗的碳排放,从而为青岛市的发展提供有针对性的、有效的措施。本研究选取了青岛市2015-2020年相关数据,统计能源消费总量与结构,分析得到2015-2020年青岛市能源消费碳排放呈现先增长后减少的趋势,能源消费结构中比重较大的为煤炭、石油与电力消费。运用碳排放系数法对青岛市能源消费碳排放进行测算,分析得到青岛市能源消费碳排放总量总体呈现减少的趋势。2020年青岛市能源消费碳排放量占比最大的为煤炭,其次为石油。通过对碳排放强度、人均碳排放及碳排放系数分析,青岛市能源消费碳排放具有良好的发展趋势。定义能源碳排放因子,代表能源结构的调整对碳排放的影响作用。分析青岛市2015-2020年能源碳排放因子的变化认为青岛市能源碳排放因子不断减小,能源结构在不断优化。基于Kaya恒等式的影响因素分解模型进行分析,青岛市能源强度、能源结构、产业结构对碳排放呈现负向效应,人口数量、人均GDP对碳排放呈现正向效应。对传统STIRPAT模型进行扩展,根据青岛市能源消费碳排放影响因素分解,加入能源结构和产业结构,构建青岛市扩展STIRPAT碳排放预测模型。基于灰色GM(1,1)预测模型对青岛市2021-2025年人口数量、人均GDP、能源强度及产业结构进行预测,基于《青岛市“十四五”能源发展规划》对2025年青岛市能源结构进行预测,根据预测结果对青岛市能源消费碳排放进行预测,得出2021-2025年青岛市能源消费碳排放量的变化规律,为青岛市能源规划及能源结构调整目标提供理论根据。根据青岛市碳排放预测模型,采用情景分析法,设置不同发展模式预测碳排放变化规律。通过定量分析各影响因素对碳排放的影响,结合青岛市实际情况,提出各阶段应对措施建议,从可再生能源应用、能源供给侧消费侧革命、碳捕集利用技术、海洋碳汇建设等方面提出发展思路,助力“双碳”目标的实现。
其他文献
本文基于市场上的床上桌大多功能单一,不易安装且占据大量空间的情况,改进设计出一款新型可移动式床上桌。并围绕其自身特色,结合无锡高校床上桌的使用情况进行营销策略分析。
班主任是整个小学学习生活中学生日常管理教育的主导者,也是学生教育的领导者,其管理理念是否正确,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和成长。因此,只有强化班级管理工作,才能够为学生营造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能够更为自主、积极地投入学习活动中,在提升学习成绩的同时,培养积极的情感价值观与文化价值观。在整个小学教育改革中,必须加强班主任对整个班级管理制度的重视和研究。具体表现为提高学生在班主任眼中的主体地位,引导
在力争实现“双碳”目标的大背景下,如何制定合适的减排路径才能较好地实现甘肃省“碳达峰”目标,成为当前亟须考虑的问题。基于2008—2017年的MEIC清单,考虑不同能源的利用效率及排放特征,对IPAT等式进行本地化修正,计算了2005—2020年甘肃省的CO2排放量,并设计3种情景,研究了不同发展路径下甘肃省CO2的排放情况。研究发现:2005—2020年甘肃省CO2排放量呈现波动上升趋势,且煤炭
乡村是提升大都市竞争力,增加城市魅力的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正在奋力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上海,发展方向上要凸显乡村地区的经济价值、生态价值和美学价值,不断增强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面向“十四五”,需要进一步研判重点战略空间,显化乡村资源的稀缺价值。紧扣价值导向,围绕实用可操作和改革创新,强化“策划—规划—设计—实施”环节的一体化融合,为可持续的乡村振兴示范样本奠定基石。
行政规范性文件是实现行政管理目标的必然选择,是行政权运行的重要手段。实践中,行政规范性文件不合法、不适当,侵犯行政相对人权利的现象时有发生,重要的原因就是我国对行政规范性文件的监督机制不完善。因而,提出强化事先监督,规范制定程序、加强社会监督,完善事后监督。
<正>随着电网公司对配网建设投资的增加,我国配电网规模不断扩大,与此同时也不可避免地造成了故障数量的增加,因涉及大量乡镇配网线路,这也使县域配网抢修工作的难度显著加大。为了优化配网故障抢修时效,保证电力供应的可持续性,县级供电公司可以采用“同质化”配网报抢修管理模式,压缩抢修时限,提升人力资源配置效率,实现城乡报抢修质量统一,提升客户“获得电力”的便利度和满意度。
期刊
中国和日本作为亚洲最主要的两个国家,在全球特别是亚洲应对气候变化的进程中将发挥重要作用。从经济发展、能源消费、碳排放等多维度对中日两国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中国经济总量增长较快,但人均GDP水平和第三产业占比仍与日本有一定差距,尚处于工业化后期;中国经济快速发展,能源消耗总量增加明显,能源消费结构仍以煤炭为主,与日本以石油为主、煤炭和天然气互为有效补充的用能结构相比,仍显单一;受碳排放总量及人口
分析了国内电网故障抢修业务应用现状,明确了营配调模型一体化的作用,提出了构建了覆盖发、输、变、配、用的营配调一体化的电网模型,在此基础上建设配网故障抢修指挥平台。平台根据营、配、调模型的特点和应用维护现状设计了一体化模型实现方法,通过营配调模型一体化,设计了面向抢修指挥的功能结构,实现重复报修排除、故障自动研判、抢修移动作业、故障监测预警等功能的业务职称体系,提升报修受理效率,缩短故障排查时间,加
科技创新驱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创新效应”和“溢出效应”。前者是指产业内部的企业创新效应,基本路径是“科技创新集聚-创新效应-经济高质量发展”,表现为工艺升级向产品升级、功能升级、链升级的价值链增值;后者是指投入要素的溢出带动效应,基本路径是“科技创新集聚-溢出效应-经济高质量发展”,表现为由普通劳动、资本要素向研发、技术要素的依次转移。通常而言,注重原始科技创新和技术先发优势的国家,其科技创新驱
文章采用通用设计理念对家用下肢康复产品的开发进行理论指导,给未来家庭康复领域产品设计研究提供新的设计思路。运用竞品分析法为产品形态与功能设计找出方向,运用问卷调查法对用户的生理与心理需求进行分类分析。将下肢康复产品的训练环境代入家庭,让更多的居家患者可以享受到康复治疗。通用设计理念在康复辅助产品中的应用可以提升用户训练成果,缩短回归社会的时间,重新实现自我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