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合并2型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 type2,T2DM)中老年人首次发病为脑梗死急性期的患者卒中后认知障碍非痴呆(PSCIND,post-stroke cognitive impairment no dementia)的发生率、相关危险因素及其神经心理学特征。
方法:
1、收集并登记年龄为45-80岁、首次发病、住院诊断脑梗死急性期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所有入组的患者、家属或者知情人均采用老年认知功能减退知情者问卷(IQCODE)进行调查并记录结果,排除卒中前存在认知功能减退的患者,共纳入患者103例,对所有入组患者均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Hachinski缺血评分量表(Hachinski ischemic scale)、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北京版、临床痴呆量表(CDR)、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等进行整体认知功能筛查、神经功能缺损及日常生活能力等评估,对所有入组患者均调查并记录自然状况、相关疾病、部分实验室检查结果及影像学资料,并根据《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7》以及《中国卒中后认知障碍管理专家共识2016》中提出的诊断标准,对所有入组患者进行T2DM及PSCIND的诊断,根据诊断标准,将入组患者分为无T2DM组52例(PSCIND组23例,无PSCIND组29例),T2DM组54例(其中PSCIND组39例,无PSCIND组15例)。并对所有PSCIND的患者,进行听觉词语学习测验(AVLT)华山版、数字广度测验(DST)、数字符号转换测验(DSMT)、波士顿命名测验(BNT)中文版、画钟试验(CDT)、复制交叉五边形、神经精神症状问卷(NPI)、汉密顿焦虑他评量表(14项)及抑郁他评量表(17项)等神经心理学量表评估。
调查在首次发病中老年脑梗死的患者中,发病1周内:有、无T2DM组PSCIND的检出率。
2、单因素分析
(1)对T2DM组,组内比较有、无PSCIND患者,在自然因素、相关疾病、部分实验室检查结果、影像学检查结果等方面有无统计学差异。
(2)对有、无T2DM组,组间比较PSCIND患者,在自然因素、相关疾病、部分实验室检查结果、影像学检查结果等方面有无统计学差异。
3、多因素分析
T2DM组,将组内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作为自变量,以PSCIND发生为因变量,引入到Logistic回归模型中,分析与PSCIND发生有关的可能独立危险因素。
4、组间比较无T2DM合并PSCIND组、T2DM合并PSCIND组,在认知领域、精神行为、日常生活能力方面是否存在差异。
结果:
1、检出率:在首次发病中老年脑梗死的患者中,发病1周内:无T2DM组,PSCIND的检出率:55.77%,T2DM组,PSCIND的检出率:72.22%。
2、单因素分析结果:
(1)T2DM组,组内比较有、无PSCIND患者,结果:年龄、T2DM病程、T2DM治疗、高血压病、高血压病分级、脑白质疏松程度、梗死灶位置有统计学差异(P<0.05),受教育程度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
(2)有、无T2DM组,组间比较PSCIND患者,结果:梗死灶位置、高血压病分级有统计学差异(P<0.05),FBG、2hPBG、HbA1c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
3、多因素分析结果:
T2DM组:以PSCIND为因变量,以受教育程度、年龄、T2DM病程、T2DM治疗、高血压病、高血压病分级、梗死灶位置、脑白质疏松程度等因素为自变量,进入Logistic回归方程分析,其中年龄(OR=1.071,95%CI1.002-1.145)有统计学差异(P<0.05),与发生PSCIND呈正相关;中级受教育程度(OR=0.050,95%CI0.003-0.707)、高级受教育程度(OR=0.110,95%CI0.016-0.753)、右侧大脑半球梗死(OR=0.045,95%CI0.003-0.664)3个变量有统计学差异(P<0.05)),与发生PSCIND呈负相关。
4、有、无T2DM组,组间比较PSCIND患者:视空间能力(复制交叉五边形)有统计学差异(P<0.05);记忆力(即刻回忆、短时延迟回忆、长时延迟回忆)、注意力和执行能力(顺背、倒背、DSMT)、语言功能(BNT)、视空间能力(CDT)、精神行为症状(汉密顿焦虑他评量表(14项)及抑郁他评量表(17项)、NPI及日常生活能力(ADL)等评分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
1、在首次发病中老年脑梗死的患者中,发病1周内,T2DM组PSCIND的检出率高于无T2DM组。
2、T2DM组,单因素分析发现年龄、受教育程度、T2DM病程、T2DM治疗、高血压病、高血压病分级、脑白质疏松程度、梗死灶位置可能是其发生PSCIND的危险因素。多因素分析发现年龄可能是PSCIND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受教育程度越高是PSCIND发生的独立保护因素,右侧大脑半球梗死较左侧PSCIND发生可能性更低。
3、无T2DM组与T2DM组,单因素分析发现,高血压病分级、梗死灶位置、FBG、2hPBG、HbA1c可能是T2DM组更易发生PSCIND发生的危险因素。
4、T2DM+PSCIND组在视空间能力方面损害较重;在记忆力、注意力和执行能力、精神行为症状、日常生活能力等方面损害较无T2DM+PSCIND组无差异。
探讨合并2型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 type2,T2DM)中老年人首次发病为脑梗死急性期的患者卒中后认知障碍非痴呆(PSCIND,post-stroke cognitive impairment no dementia)的发生率、相关危险因素及其神经心理学特征。
方法:
1、收集并登记年龄为45-80岁、首次发病、住院诊断脑梗死急性期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所有入组的患者、家属或者知情人均采用老年认知功能减退知情者问卷(IQCODE)进行调查并记录结果,排除卒中前存在认知功能减退的患者,共纳入患者103例,对所有入组患者均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Hachinski缺血评分量表(Hachinski ischemic scale)、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北京版、临床痴呆量表(CDR)、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等进行整体认知功能筛查、神经功能缺损及日常生活能力等评估,对所有入组患者均调查并记录自然状况、相关疾病、部分实验室检查结果及影像学资料,并根据《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7》以及《中国卒中后认知障碍管理专家共识2016》中提出的诊断标准,对所有入组患者进行T2DM及PSCIND的诊断,根据诊断标准,将入组患者分为无T2DM组52例(PSCIND组23例,无PSCIND组29例),T2DM组54例(其中PSCIND组39例,无PSCIND组15例)。并对所有PSCIND的患者,进行听觉词语学习测验(AVLT)华山版、数字广度测验(DST)、数字符号转换测验(DSMT)、波士顿命名测验(BNT)中文版、画钟试验(CDT)、复制交叉五边形、神经精神症状问卷(NPI)、汉密顿焦虑他评量表(14项)及抑郁他评量表(17项)等神经心理学量表评估。
调查在首次发病中老年脑梗死的患者中,发病1周内:有、无T2DM组PSCIND的检出率。
2、单因素分析
(1)对T2DM组,组内比较有、无PSCIND患者,在自然因素、相关疾病、部分实验室检查结果、影像学检查结果等方面有无统计学差异。
(2)对有、无T2DM组,组间比较PSCIND患者,在自然因素、相关疾病、部分实验室检查结果、影像学检查结果等方面有无统计学差异。
3、多因素分析
T2DM组,将组内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作为自变量,以PSCIND发生为因变量,引入到Logistic回归模型中,分析与PSCIND发生有关的可能独立危险因素。
4、组间比较无T2DM合并PSCIND组、T2DM合并PSCIND组,在认知领域、精神行为、日常生活能力方面是否存在差异。
结果:
1、检出率:在首次发病中老年脑梗死的患者中,发病1周内:无T2DM组,PSCIND的检出率:55.77%,T2DM组,PSCIND的检出率:72.22%。
2、单因素分析结果:
(1)T2DM组,组内比较有、无PSCIND患者,结果:年龄、T2DM病程、T2DM治疗、高血压病、高血压病分级、脑白质疏松程度、梗死灶位置有统计学差异(P<0.05),受教育程度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
(2)有、无T2DM组,组间比较PSCIND患者,结果:梗死灶位置、高血压病分级有统计学差异(P<0.05),FBG、2hPBG、HbA1c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
3、多因素分析结果:
T2DM组:以PSCIND为因变量,以受教育程度、年龄、T2DM病程、T2DM治疗、高血压病、高血压病分级、梗死灶位置、脑白质疏松程度等因素为自变量,进入Logistic回归方程分析,其中年龄(OR=1.071,95%CI1.002-1.145)有统计学差异(P<0.05),与发生PSCIND呈正相关;中级受教育程度(OR=0.050,95%CI0.003-0.707)、高级受教育程度(OR=0.110,95%CI0.016-0.753)、右侧大脑半球梗死(OR=0.045,95%CI0.003-0.664)3个变量有统计学差异(P<0.05)),与发生PSCIND呈负相关。
4、有、无T2DM组,组间比较PSCIND患者:视空间能力(复制交叉五边形)有统计学差异(P<0.05);记忆力(即刻回忆、短时延迟回忆、长时延迟回忆)、注意力和执行能力(顺背、倒背、DSMT)、语言功能(BNT)、视空间能力(CDT)、精神行为症状(汉密顿焦虑他评量表(14项)及抑郁他评量表(17项)、NPI及日常生活能力(ADL)等评分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
1、在首次发病中老年脑梗死的患者中,发病1周内,T2DM组PSCIND的检出率高于无T2DM组。
2、T2DM组,单因素分析发现年龄、受教育程度、T2DM病程、T2DM治疗、高血压病、高血压病分级、脑白质疏松程度、梗死灶位置可能是其发生PSCIND的危险因素。多因素分析发现年龄可能是PSCIND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受教育程度越高是PSCIND发生的独立保护因素,右侧大脑半球梗死较左侧PSCIND发生可能性更低。
3、无T2DM组与T2DM组,单因素分析发现,高血压病分级、梗死灶位置、FBG、2hPBG、HbA1c可能是T2DM组更易发生PSCIND发生的危险因素。
4、T2DM+PSCIND组在视空间能力方面损害较重;在记忆力、注意力和执行能力、精神行为症状、日常生活能力等方面损害较无T2DM+PSCIND组无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