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脆弱生态环境下的城镇体系规划是现代城镇体系规划研究中的一个特殊组成部分,主要表现在城市规划的生态学研究、城镇体系空间分布的生态环境功能分区及区域城镇空间布局与生态保育可持续发展等方面,与自然环境间的关系表现的更为密切。
西宁市位于青藏高原交界处、青海省东部,地处日月山东麓湟水谷地,市域总面积约7665平方公里,市域地势由北向南倾斜,境内最高海拔4394米,四周被拉脊山、日月山、达坂山环抱,属大陆性高原半干旱气候,其特点是气压低,冬无严寒,夏无炎热,日照长,雨水少,蒸发量大,年平均降水量345毫米,年最大蒸发量2095.8毫米。主城区西宁市占地面积约345平方米,地势南北高、中间低,由东、西、北、中四区组成,整体形态呈“X”状,湟水河及其支流南川河、北川河由西、南、北三面回合于主城区向东纵穿全市。
本文着重分析西宁市自1954年至2001年的八版城市总体规划,运用资料对比法、理论研究法、数学分析法及生态系统规划的相关方法,在区域城镇空间布局与生态环境相适应、生态环境预防为主,保护优先的原则下,研究西宁市域内城镇体系空间结构布局模式。研究取得的进展和认识有:
①由于受地形条件限制,市域内中心城镇对下位城镇的有效辐射作用不明显,主次极核尚未形成,空间布局无序。
②传统的农牧兼作的经济发展模式无法为城镇提供空间扩展的动力。
③在本次市域城镇体系空间布局中,以减少人为因素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为目标,建议集中安置区域内各生活区,以集中布置各城镇内一般乡的方式,适当转化区域内农牧民生产生活方式。
④西宁市域内各城镇空间布局总体上呈现明显的条带状分布特点,建议西宁市域城镇体系等级以组团方式布局,具体为以西宁市为中心的中心城市经济区、以大通县桥头镇为中心的北部次级城镇经济区、以湟源县城关镇为中心的城市经济区、以海东地区互助县为中心的城市经济及平安县为中心的城市经济区五大经济组团,来更好的发挥中心城镇的辐射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