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来,新农村规划工作在全国如火如荼开展开来,鉴于避免村庄规划建设延续城市老路,生态村庄规划建设工作日渐得以重视。本文根据生态学、景观生态学、产业生态学、生态建筑学以及可持续发展理论等,提出村庄可持续发展的目标—生态村庄,试图建立生态村庄的基本理论框架。生态村庄建设运用生态规划学、景观学、产业生态学以及生态建筑学等原理,遵循可持续发展战略,通过村庄生态系统结构调整与功能整合、村庄生态文化建设与生态产业的发展,在实现村庄社会经济与村庄生态环境的有效协调发展的基础上,同时进一步促进村庄经济的发展。生态村庄是一个复合生态系统,包括自然、经济和社会三大子系统,通过物质循环和能量、信息流动实现生产、生活和生态功能的高效和谐发挥。基于作者参于新农村规划的实践,本文对欧美几个较为典型国家的村庄生态规划以及理论依据进行剖析,同时结合国内村庄的研究进行比较分析,提出两者异同,得出对我国生态村庄规划可借鉴的理论。在此基础上,本文划分出四类生态村庄,一、城中型生态村:位于村镇规划范围内的村庄,该模式关键在于村庄用地置换,对村庄以小区形式进行集约性建设,完善美化小区内部环境;二、城边生态村:位于城镇郊区,村庄经济条件较好,其发展模式在于处理好村庄与城镇间用地功能的合理布局,同时形成村庄-城镇整体生态网络系统,主要发展生态观光产业;三、典型性生态村:主要介于城边村与边缘村之间,村庄农业资源丰富,其发展模式在于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生态产业的转型;四、边缘生态村:位于城镇行政边界处,村庄地处偏僻,拥有良好的旅游资源,发展模式关键在于挖掘和构建民居、民风、民俗以及生态村庄文化内涵。本文以目前的村庄中数量较多的典型生态村、城边生态村以及城中型生态村为实际案例进行研究,即以作者实际参与规划的天湖村、栗狮村以及团山社区作为典型案例,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整建规划及要求,运用相应类型生态村庄进行规划和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