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调查北京某社区中老年男性人群维生素D营养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初步探讨维生素D对血糖、肌力和跌倒风险的影响。研究方法:本研究为横断面调查。观察对象为2014年3-4月间参加某社区年度查体且长期在北京居住的40岁以上男性。使用统一的问卷调查表了解患者的一般资料和相关生活方式,留取空腹血测定血常规、肝功、肾功、Ca、P、ALP、 FBG、PBG、尿酸、血脂等生化指标及25(OH) D、PTH等骨代谢相关指标。专人测量身高、体重、血压、握力、指捏力、下肢肌力,并进行跌倒风险评估。使用SPSS20.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该人群25(OH)D平均水平(16.81±5.55)ng/ml,最低5.0 ng/ml,最高40.94 ng/m1,严重缺乏组、缺乏组、不足组、充足组各占比例分别为7.23%,70.18%,19.88%,2.71%。不同年龄组25(OH)D水平有统计学差异,随着年龄增长,维生素D水平呈上升趋势(P<0.05)。线性相关分析显示25(OH)D与年龄呈显著正相关,且有统计学意义(r=0.23,P=0.00)。校正BMI、FBG、PBG、 SBP、DBP、TG、TC、LDL-C、HDL-C后行偏相关分析,25(OH)D与年龄仍呈显著正相关,且有统计学意义(r=0.30,P=0.00)。不同生活习惯(吸烟、饮酒、饮咖啡、饮浓茶、饮牛奶、室内工作、每日日照时间)间25(OH)D水平无统计学意义(P>0.05)。校正每周奶量、日照、运动、工作环境因素后,维生素D在年龄组间差异未达到统计学意义(P=0.41)。2、不同糖代谢组25(OH)D平均水平差异显著。正常血糖、糖尿病前期、糖尿病三组25(OH)D水平依次降低,糖尿病组25(OH)D水平明显低于正常血糖组(13.94±3.10ng/mlvs17.01±5.59ng/ml) (P<0.05)随着维生素D水平增高,FBG、PBG有下降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分别为0.37,0.20)。Pearson相关分析示FBG、PBG与维生素D呈负相关(r分别为-0.09,-0.11),但无统计学意义(P分别为0.10,0.06)。校正年龄、BMI、血尿酸后,偏相关分析结果显示维生素D与FBG、PBG均呈显著负相关,且有统计学意义(r分别为-0.16,-0.17,P分别为0.01,0.01)。以糖代谢异常为因变量,其他指标如年龄、吸烟、饮酒、BMI、TG、TC、LDL-C、HDL-C、25(OH)D为自变量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发现,TC (OR=3.127,95%CI:1.697-101.513,P=0.01)是影响糖代谢的危险因素,而25 (OH) D (OR=0.918,95%CI:0.817-1.031, P=0.14)对糖代谢的影响并不显著。3、随增龄,握力、指捏力、下肢肌力逐渐下降,站起步行试验(TGUT)时间、站起试验(CRT)时间及异常率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按维生素D水平不同进行分组比较,握力及指捏力在严重缺乏组与其他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校正年龄影响后,血钙水平、握力、指捏力、下肢肌力在各组间差异显著(P<0.05),维生素D严重缺乏组最低。logistic多元逐步回归显示:增龄、握力减低与维生素D缺乏独立相关,OR值分别为1.37和1.33。结论:1.北京某社区中老年男性人群维生素D平均水平为16.81±5.55ng/ml,缺乏及不足比例高达97.3%。相关分析显示维生素D水平与年龄呈正相关,但此相关性可能受不同年龄段人群生活方式的差异影响。2.随着糖代谢异常的加重,血清25(OH)D水平逐渐降低。校正年龄、BMI、血尿酸等影响因素后,25(OH)D与FBG、PBG仍呈显著负相关。以糖代谢异常为因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TC,而不是25(OH)D水平,是影响糖代谢的危险因素。3.随年龄增长肌力下降,维生素D缺乏与增龄、上肢肌力减退独立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