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北京为应对水资源短缺和污染的双重压力,在过去20多年中,实施了一系列水资源保护和利用工程,其中就包括顺义新城温榆河水资源利用一期工程(也称“引温一期工程”)。该工程始建于2007年,采用加药絮凝+膜生物反应器(MBR)技术,处理后的出水主要指标达到地表Ⅲ类标准(除TN<15 mg.L-1),然后通过提升泵站输送到减河,年引水流量3800万立方米,对恢复潮白河生态环境和顺义新城水环境质量起到了重要作用。经过多年运行,该工程的出水水量随着膜通量的衰减逐年降低,出水TP指标偶尔不达标,冬季出水NH3-N存在超标现象,单位吨水膜的维护量、药耗量以及曝气量大大增加,随之带来的吨水成本的大幅增加。为保证工程的连续稳定运行,水质长期稳定达标,持续发挥其应有的生态环保效益,亟需对该工程进行改造。本文首先介绍了改造工程实施背景及意义,对国内外微污染河水处理工艺、引水工程案例等进行综合分析。通过对“引温一期工程”运行现状和问题分析,确定了工程改造方案:应维持原MBR主工艺设计方案,配置新的膜系统及配套设施,将原斜管沉淀池改造为平流沉淀池,优化污泥处理工艺,升级改造全厂的自动化系统。改造工程项目于2017年实施,2018年4月投入试运行。本文重点对改造工程的运行状况进行了跟踪,分析了改造后系统运行效果,COD、氨氮、TN、TP四项主要指标出水在2018年4月-2019年1月期间平均浓度分别为17.3、0.18、9.9、0.11 mg.L-1,系统出水水质较改造前得到明显改善,其中出水氨氮浓度降低最显著,特别是出水氨氮在低水温时,与改造前的出水氨氮浓度约1-7mg/L相比,其出水浓度明显减小;膜系统在20 LMH和10 LMH左右的通量下的运行平均压差分别约为15 kPa、12 kPa均可满足产水要求,夏季河水较多时,处理水量可达10万吨/日;改造后吨水电耗从原来的0.7度左右降至0.5度,吨水药耗减少超过20%。本文重点是对工程改造方案的论证以及跟踪评价改造效果。本项改造工程对处理其它河道微污染水具有一定参考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