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随着我国人口的快速增长,粮食和蔬菜消耗量逐年增高,作物秸秆难以降解、尾菜堆积造成环境污染,制约了农业的发展。本研究以水稻秸秆和白菜尾菜为原料进行堆肥处理,以木质纤维素快速分解复合菌系作为接菌剂,探究接种微生物强化效果。水稻秸秆和白菜尾菜以质量比7:3进行混合发酵,通过在原料中接种5%(V/V)的木质纤维素快速分解复合菌系进行微生物强化,混合堆肥试验共持续42 d,堆肥体积为1.52m3,定时取样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人口的快速增长,粮食和蔬菜消耗量逐年增高,作物秸秆难以降解、尾菜堆积造成环境污染,制约了农业的发展。本研究以水稻秸秆和白菜尾菜为原料进行堆肥处理,以木质纤维素快速分解复合菌系作为接菌剂,探究接种微生物强化效果。水稻秸秆和白菜尾菜以质量比7:3进行混合发酵,通过在原料中接种5%(V/V)的木质纤维素快速分解复合菌系进行微生物强化,混合堆肥试验共持续42 d,堆肥体积为1.52m3,定时取样并测定理化参数。试验组堆体高温期(≥50℃)维持了21 d,最高温度可达70.2℃;对照组堆体的高温期(≥50℃)共维持了15 d,堆体最高温度为65.6℃。在堆肥试验第42 d时,试验组堆肥物料的p H为8.5,全氮、全钾的含量分别为1.39%和2.15%,C/N为15.79,种子发芽指(GI)为81.2%,有机质含量为37.55%,半纤维素、纤维素和木质素的降解率分别为3.22%、16.66%、5.62%;在堆肥试验第42 d时,对照组堆肥物料的p H为8.3,全氮、全钾的含量分别为1.31%和1.99%,C/N为17.03,种子发芽指数(GI)为73.2%,有机质含量为44.34%,半纤维素、纤维素和木质素的降解率分别为2.29%、11.42%、4.37%。结果表明,微生物强化显著提高堆体温度,延长高温期,提升堆肥产物的养分含量。高通量测序结果表明,微生物强化对堆肥化过程中微生物群落结构影响显著。在细菌类群上,试验组在高温期、降温期优势微生物的多样性和丰富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其中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纤维杆菌属(Fibrobacter)和纤维弧菌属(Cellvibrio)等具有纤维素降解能力的微生物占据优势。在真菌群落上,对照组的微生物的多样性先降低后升高,试验组的多样性逐渐升高(p<0.05),说明微生物强化能够降低高温对于堆肥物料中原始微生物的抑制作用。试验组堆肥样品宏基因组注释结果发现,与碳水化合物代谢相关的基因表达量较高,与纤维素降解相关的基因表达量显著高于半纤维素和木质素降解相关基因,说明对于纤维素类物质具有较好的降解效果,与微生物的变化趋于一致。注释到的病毒均为ds DNA病毒,绝对含量极低,安全性良好。在科水平上,病毒主要来源于短尾病毒科(Podoviridae)、Herelleviridae、肌尾病毒科(Myoviridae)、拟菌病毒科(Mimiviridae)和长尾病毒科(Siphoviridae),其中短尾病毒科、肌尾病毒科和长尾病毒科主要感染细菌和古菌。综上所述,微生物强化能够促进堆肥快速启动,延长高温期时间,显著提高腐熟物养分含量,使物料完全腐熟,达到物料无害化要求。
其他文献
豆科作物本身有根瘤可以自身固氮,氮素与根瘤固氮及豆科作物生长的关系一直是研究关注的热点,按氮素施肥计划表(充足供氮)施肥对豆科作物氮代谢影响的机理目前仍然没有相一致的结论。以常规施氮为对照,本论文研究充足供氮对东北寒地大豆和绿豆生长发育、养分积累、氮代谢和产量的影响。本试验于2018-2019年在黑龙江省大庆市林甸县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试验基地进行大田试验,以大豆(垦丰16、合丰50)、绿豆(绿丰2
秸秆还田是减轻生态环境污染和提高农业资源利用效率的重要措施。本研究以经过4年不同管理措施处理的水稻土为基础,设置了不施氮(CK)、常规施氮(CT)、单独秸秆还田(ST)和秸秆配施氮肥(CTST)四个处理。通过盆栽试验,研究等量氮素投入条件下,秸秆还田对热带土壤-水稻系统温室气体排放、土壤氮组分含量、植株氮素吸收以及肥料氮素去向的影响,并分析秸秆还田条件下水稻种植系统氮素的组成特征,为减少农业环境污
东北大豆产区是我国大豆主产区之一,但其春季低温严重限制了大豆产量的提高。褪黑素(Melatonin,MT)具有促进作物生长、增强植物非生物胁迫抗性等功能,但褪黑素对大豆苗期冷害的调控作用的相关研究鲜见报道。因此,本试验以南农513(冷敏感品种)及绥农14(耐冷品种)为材料,以不同浓度褪黑素(0、50、100、200、300μmol·L-1)包衣处理,通过苗期(Ve、Vc、V1、V2)延迟型冷害(8
为明确干早胁迫对大豆的影响机理以及干旱胁迫补偿特征,为大豆生产中适时灌溉及抗旱措施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试验于2019-2020年在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国家杂粮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实验基地进行,以大豆品种绥农26为试验材料,采用负压控水装置,设置3个控水时期分别为V1期、R1期、R5期;控水程度分别为CK正常供水、-5kp轻度胁迫(T1)、-10kp中度胁迫(T2)、-15kp重度胁迫(T3),系统研究了
为探究初花期(R1期)淹水胁迫对大豆生长发育、生理生化特性和产量的影响及S3307的缓解效应,本研究于2019-2020年在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国家杂粮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进行,以两个耐涝性不同的大豆品种(耐涝品种垦丰14和涝渍敏感品种垦丰16)为试验材料进行盆栽试验,R1期叶面喷施S3307(浓度为50mg·L-1,喷施量为225 L·hm-2),并于喷药后5 d进行淹水胁迫处理,对R1期淹水胁迫对大
试验于2018-2019年在黑龙江省大庆市林甸县宏伟乡吉祥村试验基地进行。以绿丰2号和绿丰5号两个绿豆品种为试验材料,本试验播种前分别使用海藻酸钠寡糖(AOS)、1-(2,4-二氯甲酰氨基环丙羧酸)(B2)、5-氨基乙酰丙酸(ALA)、抗光解S-ABA(SABA)、冠菌素(COR)5种植物生长物质对绿豆种子进行拌种处理,以未进行种子拌种处理为对照(CK)。研究5种植物生长物质对绿豆生长发育过程中形
黑龙江省大庆市地处松嫩平原,部分土地盐碱化程度较重。盐碱土中含有大量的耐盐碱菌株,其中部分具有特殊的促生功能,可以作为有益促生菌促进植物生长,提高植物对盐碱的抗性。本研究以大庆地区盐碱土为实验材料分离耐盐碱促生菌,挑选促生功能较全、促生效果较好的菌株进行菌种鉴定,应用红小豆种子发芽和插条试验验证促生菌在盐碱胁迫条件下的促生效果,选择促生效果好的菌株组成2组复合菌剂,通过插条试验比较2组复合菌剂的促
马铃薯黑痣病是由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引起的一种土传真菌病害,对马铃薯的产量和品质都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很大程度制约了我国马铃薯产业的发展。随着绿色农业发展,生物防治日益受重视,对土传病害有较好的防控效果。本研究旨在筛选出对马铃薯黑痣病菌抑制效果好的木霉菌株,通过盆栽及田间试验,探索木霉菌对马铃薯黑痣病的生防效果及机制,为木霉菌剂的研发和马铃薯黑痣病的生物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为探究外源褪黑素浸种对干旱胁迫下大豆苗期抗旱性的调节效应,明确褪黑素浸种缓解干旱胁迫对大豆苗期调控的生理机制,本研究于2019-2020年在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国家杂粮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进行,以大豆品种绥农26和黑农48为试验材料,分别设置正常供水处理(CK)、干旱胁迫处理(D)和干旱胁迫+褪黑素浸种处理(D+M),研究了外源褪黑素对干旱胁迫下大豆形态特征、生理特性、光合特性和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
基于作物养分信息变量施肥技术是未来农业的重要方向之一,其技术根据作物营养信息弥补前期施肥不足与不均等问题。以往变量施肥信息处理多采用处方图的形式,缺乏信息实时处理与应用,由于这一原因导致传感器变量施肥实时性无法保障,因此结合玉米中耕变量施肥农艺要求和技术指导,针对变量施肥的施肥位置准确性与实时性问题,开发快速变量施肥调控系统,并对系统调控效果进行试验验证。(1)分析变量调控系统的设计目标要求,根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