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内蒙古散文除了反思外,更多的是散文创作者抒发对内蒙古地区的热爱之情。“文化大革命”结束后的八十年代,老一辈作家同新一代的作家一起,在悲痛之余,依然不忘用文字记录内蒙古这片辽阔土地上的一切。这一时期的散文明显体现出“地方性知识”书写的特点,并且无论在散文创作的数量上还是在创作的质量上都有了很大的提升。通过对八十年代散文的梳理,可以看出内蒙古“地方性知识”散文的发展历程,并能从特定角度关照整个内蒙古散文的发展,甚至是这一时期中国散文的发展情况。 本文以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内蒙古散文的地方性知识书写现象为研究对象,从地方风景、地方特有生物与人物、文化视角三个方面进行研究,并对八十年代内蒙古“地方性知识”散文的特性进行全面分析梳理,精准把握这一时期散文的艺术特色及成因。 本文主要由以下四个部分组成:绪论部分界定研究对象即“地方性知识”的概念,阐述研究意义与研究现状,介绍研究方法;第一部分为“八十年代内蒙古散文中的地方风景”,即从自然景观、名胜古迹、风景散文的情与思三个方面入手,阐述内蒙古地方风景散文的多样性以及风景散文寄托的特有情感;第二部分为“八十年代内蒙古散文的地方特有生物与人物”,选取内蒙古地区具有代表性动植物及人物并分析其所对应的散文作品,阐述内蒙古特有生物与人物所展现出的不屈不挠、坚定执着的地区精神;第三部分为“八十年代内蒙古散文中的地方文化”,主要分析地方音乐、地方乐器、地方传说和地方饮食风俗仪式等四个方面的散文所构成的地方文化散文,阐述这类散文彰显出的内蒙古历史文化的绵长悠久与博大精深。论文认为以上三个维度的散文共同构成了对内蒙古散文的“地方性知识”书写,这对于今后内蒙古散文创作、欣赏乃至独特民族文化的研究、传承与发展具有较强的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