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大学早期建筑教育的教育主体研究

来源 :东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cy7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28年东北大学建筑系办学,吸收宾夕法尼亚大学建筑系的5名青年学者担任教师,并且在1928年~1931年3年间招收三届学生共有二十余名学生,最终获得毕业的学生只有19名,并且有5名学生自中央大学毕业。东北大学早期建筑教育活动,可以按照教育活动基本要素构架,分为教育主体、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手段、教育环境和教育途径六方面分别进行阐述。本文选取教育主体作为研究对象,探讨东北大学早期建筑教育的教育主体的建筑教育活动和建筑创作实践,进而研究教育主体的建筑学术思想的传承。首先,从我国建筑教育的社会历史背景入手,第二章分析了近代中国建筑人才的社会需求和实现途径,阐明东北大学早期建筑教育开展的社会背景。其次,根据教育主体的具体含义--即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在第三、四章分别阐述其建筑学术思想。第三章中,逐步理清东北大学早期建筑教育的教育者的专业学习背景,分析其在东大期间取得的教育成就,创作的作品和摸索的学术思想。第四章中,通过梳理受教育者在东北大学的求学历程,挖掘毕业流向,例证典型受教者的建筑教育成果和设计作品。教育主体不仅完成了建筑学知识的教学,同时也完成了建筑学术思想的传播。最后,对照教学的互动性—即教师向学生传递教学信息、学生向教师反馈所学信息的教学过程,分析其建筑学术思想的传承。东北大学早期建筑教育中,教育者传递了西方“学院派”的建筑教学模式,推动了建筑教育的职业化并且调整了建筑教育的侧重方向,而受教育者则充分延续了注重构图、民族化和中西合璧的建筑设计原则,师生共同探索中国建筑的中国化。综上,本文揭示教育主体接受的建筑教育和其传播的建筑教育的渊源,通过对受教育者建筑教育成就和建筑设计成果的分析,挖掘其对于接受的建筑教育方式和理念的继承和转化,探索出东北大学建筑教育在传播过程中教育主体对于建筑教育思想的有机传承。
其他文献
<正>"抢车位"的小游戏因妙趣横生曾一度风靡社交圈,但现实生活中如果发生"抢车位大战",基本上算是一件比较闹心的事。智慧停车系统的出现或许能缓和城市中的此类矛盾。根据公
<正>恰如之前所说,目前帕米尔横跨亚洲三个国家,中国、阿富汗和塔吉克斯坦。其中2/3是在塔吉克斯坦共和国的戈尔诺-巴达赫尚自治州(GBAO)。南部和东部地区收分别属于阿富汗和
会议
本实验室近年来从不同海洋环境中分离得到了551株酵母菌,经鉴定发现这些酵母菌分别属于22个属、58个种,并以此为基础建立了我国第一个海洋酵母菌种资源库,为每株酵母菌建立了
澳门大学在其《澳门大学十年发展规划》中对澳门大学新校区建成后的发展进行了远景规划。本研究运用推拉力理论对澳门特别行政区7所高中毕业生进行了访谈,探讨澳门高三毕业生
<正>访谈时间:2012年1 1月7日问:您的民族学生涯是怎样开始的,现在有什么成就感?祖:我上高中时就喜欢历史。外婆当时也总是给我看历史方面的书籍和小说。看了这些书,又听了外
<正>王怀隐与枸杞王怀隐是北宋著名的医学家。他受唐代刘禹锡"枸杞诗"的影响,开始研究枸杞的延龄作用。他在《太平圣惠方》中记载了一个耐人寻味的故事:有一位使者去西河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