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国财政体制改革也迫在眉睫。经过长期艰难的改革探索,我国财政由包干制过渡为分税制,从而确立起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并逐渐完善发展为比较成熟的财税体制。结合我国区域发展不平衡,公共服务水平不均衡等现状,中央财政将财力集中调配到西部或少数民族发展地区,以一般性转移支付和专项转移支付的方式,使资金从经济发达省份向欠发达省份流动。虽然这一制度对缩小我国东西部差距起到了正向调节的作用,但还存在并不断衍生出一些不能适应当前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问题。本文将从财政转移支付理论入手,对当前我国财政转移支付的主要类型,支付规模和现状做简要的分析,并从中央政府与地方多层级政府事权划分不清晰,转移支付方式缺乏统一体系,营改增因素影响,专项转移支付不规范,财政转移支付监督力度不够等五个方面为重点深入分析当前我国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存在的问题。同时为了开拓思路,寻找改革突破点,本文还学习和借鉴了美国、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的相关财政制度优势,结合实际,提出对策建议。一是强化财政转移支付服务市场的能力;二是以财政事权为突破口,规范转移支付制度;三是提出中央政府的“分”需要统筹安排;四是建议做好顶层设计,规范管理专项转移支付资金,同时在部分地区创新试点横向转移支付制度,尝试组建新的财政转移支付关系管理机构。通过这一系列措施起到推动我国财政转移支付安全、有效,规范的作用,从而实现各地区的平衡发展及公共服务均等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