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半导体工艺进入纳米时代,在工艺的推动下CPU技术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特别是高性能CPU的工作主频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以IBM Power系列为代表的先进微处理器的工作主频已经超过了5GHz。高工作主频对时钟系统的稳定性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时钟系统任何微小抖动就可能导致CPU的性能下降或者功能异常。锁相环作为首选的时钟发生器无可取代地成为了几乎所有CPU芯片时钟系统的原点。与工作在其它场合的锁相环不同,高性能CPU内部成分复杂的电源噪声、剧烈波动的芯片温度以及锁相环内部件的电路特性都会影响锁相环的抖动性能,从而成为限制CPU性能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站在CPU的视角,全面地看待锁相环的抖动问题,研究以面向高性能CPU应用为背景的锁相环低抖动技术成为了高性能CPU研究的先决条件之一。从高性能CPU对锁相环的特性需求出发,本文紧密围绕锁相环的抖动问题,对由CPU内电源噪声、环境温度这类“外在”因素,以及环路内压控振荡器结构这类“内在”因素导致的锁相环抖动问题分别进行了机理分析,并针对性地提出了解决方案。本文的主要创新点可归纳为以下五个方面:1.从高性能CPU的视角审视锁相环的抖动问题,结合CPU的特点分析产生抖动的外在和内在因素,确立锁相环低抖动设计的目标和着力点。针对为高性能CPU提供高频稳定时钟这一应用目标,本文跳出锁相环环路这一既定框架,从更广阔的视角审视锁相环的抖动问题。以环路内外结合的方式,从CPU的角度分析了高性能CPU固有的电气、温度因素对锁相环抖动特性的影响,提炼出时钟抖动与电源、时钟抖动与偏置、时钟抖动与电路结构之间的内在联系,确定低抖动研究的方向和目标。2.提出了电流控制模式的低压差稳压器(LDO)模型,并采用提出的八边形网格状大尺寸功率晶体管版图结构,实现了一种内嵌式采用电流控制型LDO锁相环供电电路。针对高性能CPU内部复杂的电源噪声,依据“本地产生,本地使用”的原则,本文提出了内嵌LDO的锁相环供电结构框架,最大限度地降低外界噪声耦合进入锁相环电源网络的可能性。同时,本文还提出了基于电流环路控制技术的流控型LDO结构——CCL-LDO,在CCL-LDO环路中应用电流控制技术,发挥电流信号响应速度快的特点,大幅度地提高了LDO电路的瞬态响应能力,在面对锁相环这类处于振荡状态的负载时能有效稳定供电电压、降低纹波,从“外因”上降低锁相环输出发生抖动的可能性。CCL-LDO分别作用于电荷泵和压控振荡器的实验结果表明,其对电荷泵和压控振荡器相位噪声的抑制可达-40dB~-60dB,能大幅度地降低锁相环输出时钟的抖动。此外,大尺寸功率晶体管也是影响LDO性能的一个重要因素,本文提出了大尺寸功率晶体管的八边形网格状版图实现技术,有效地抑制了大尺寸功率晶体管的衬底偏压累积,确保了大尺寸功率晶体管阈值电压的稳定。3.针对CPU芯片特点,提出了两种高温度稳定性的带隙基准电路,降低了偏置信号温度漂移对锁相环工作稳定性的影响。针对CPU在不同工作负载下温度波动剧烈的问题,深入地研究了带隙基准电压/电流源电路偏置技术,发现并分析了带隙基准核心电路中由PNP管“发射极-基极”电流通路的分流作用导致的温度漂移现象,提出了“发射极-基极”电流补偿方案,利用不同材料的温度特性实现了电阻的温度漂移补偿,并在此基础上分别实现了两款高温度稳定性的带隙基准电压/电流源电路。分析表明,基于带隙基准的偏置信号温度稳定性达到1ppm/℃级别,确保了锁相环环路的直流工作状态的稳定。4.深入分析压控振荡器(VCO)工作过程中的非平衡因素,揭示并分析了压控振荡器的“本征抖动”现象,并针对性地提出了双环互锁/多环前馈自交叉式单端VCO结构。通过对压控振荡器振荡机理的分析,揭示了单端压控振荡器非对称结构导致的“本征抖动”现象,分析了振荡过程中正负半周期内工作电流非平衡这一产生本征抖动的根本机理。针对本征抖动问题,提出了双环互锁压控振荡器结构,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地衍生出多环前馈自交叉技术,实现了中心对称的“偶数级单端压控振荡器”,平衡了压控振荡器的工作电流,对“本征抖动”的抑制效果大于80%,并且具有极佳的线性度。5.针对电源噪声和控制电压噪声导致的VCO抖动,提出并实现了内嵌有源LC滤波器的压控振荡器技术。从VCO的组成结构上看,来自电源和控制电压的噪声均可导致输出抖动,本文深入地分析了这两类噪声的传播方式和机理,提出了在噪声传播路径公共点进行噪声滤波的方法,并结合CPU工艺的特点,提出了内嵌有源LC滤波的压控振荡器技术,有效地衰减了进入环形振荡器的噪声,锁相环的抖动降低超过-30dB。基于上述技术,本文设计了一款基于40nm工艺的低抖动锁相环电路,分析结果表明,对比简单结构的锁相环电路,该锁相环电气原因导致的抖动的均方根值降低了66%,温度因素导致的抖动的均方根值下降了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