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公民的民主意识越来越强,社会转型期的矛盾和冲突也日益显现出来。社会转型期,随着社会贫富差距的扩大,社会救济问题也表现得越来越突出。在此背景下,我国迎来了慈善组织的大发展,特别是2008年汶川大地震以来,我国的民间慈善发展更为迅速,并在协调利益群体的现实需要、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促进社会公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是,我国民间慈善组织在发展过程中也还存在诸多问题,其中最为突出的是诚信缺失问题,它严重制约了民间慈善组织的生存和发展,影响了其应有功能的发挥,引起了社会各界和公众的广泛关注。本文在广泛查阅相关文献的基础上,综合运用伦理学、社会学、经济学、管理学等多学科知识,采取对比研究法,对我国民间慈善组织诚信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一是在分析我国民间慈善组织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探讨了其历史使命;二是分析了我国民间慈善组织诚信的社会价值、诚信缺失原因及危害;三是探讨了转型期我国民间慈善组织诚信体系建设问题。通过研究,本文得出以下三个结论:第一,加强转型期我国民间慈善组织诚信建设有利于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有利于提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效率;有利于构建和平有序的社会秩序。第二,在分析造成转型期我国民间慈善组织诚信缺失的原因的基础上,指出民间慈善组织诚信缺失会诱发社会矛盾,不利于社会和谐;损害政府威信和国家形象,影响慈善事业的健康发展;增加慈善成本,降低慈善资源的配置效率。第三,转型期我国民间慈善组织诚信体系建设主要包括三个层面:价值定位层面、内部约束机制建设层面、外部约束机制建设层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