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是关于金融资源配置与城乡居民消费差异的实证研究。消费作为社会再生产的重要环节,它不仅是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而且与转变我国经济发展方式也有着密切的关系。长期以来我国典型的城乡“二元”经济格局使得城乡居民的消费水平和生活水平的差距进一步拉大。这不仅会进一步扩大城乡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而且也不利于我国拉动内需政策实施以及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既有的研究成果对我国城乡居民消费差异的特征以及影响因素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讨。这些研究成果更多的是从单一的收入角度,通过建立消费函数,将两者进行对比,比较其边际消费倾向以及平均消费倾向等相关指标来具体分析城乡居民消费存在的差异。而近些来,随着我国金融制度和金融体制的不断完善,消费金融的产生和发展对拉动城乡居民消费水平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我国的消费金融目前仍处于起步阶段,在很多方面都需要进一步探索和完善。如何使金融资源配置的过程中,形成消费金融、消费以及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也是我国在金融体系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新型挑战。鉴于此,本文将突破仅仅建立在收入基础上对于城乡居民消费差异的研究,而将城乡居民消费差异的影响因素从收入扩展到金融资源配置领域,进而探讨我国现阶段金融发展过程中,金融资源配置对与城乡消费差异的影响。1、研究内容本文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1)理论评述与借鉴。通过对消费理论、金融资源配置理论以及城乡协调发展理论的梳理和评述为本文建立理论支撑。在此基础上,对金融资源配置与城乡居民消费差异进行一般的理论分析,并具体阐述金融资源配置作用于城乡居民消费的传导机制。(2)金融资源配置与城乡居民消费的演进路径分析。通过分析2001一2010年的金融资源配置以及城乡居民消费的演进路径,并对金融资源配置以及城乡居民消费进行城乡对比分析和区域比较分析,从而反映和揭示出我国金融资源配置和城乡居民消费的变化轨迹和本质变化规律。(3)我国金融资源配置与城乡消费差异的实证研究。通过运用面板数据对我国金融资源配置与城乡居民消费差异进行实证研究。在对理论模型和变量设定进行具体分析的前提下,利用Eviews6.0软件对我国金融资源配置与城乡居民消费差异进行总体效应分析、分时期效应分析以及区域效应分析。(4)缩小城乡消费差异的金融资源配置机制与模式研究。通过运用制度经济学的方法对缩小城乡居民消费差异进行机制与模式的研究。缩小城乡居民消费差异的金融资源配置机制主要包括协调配合机制、政策诱导机制、区域统筹机制以及城乡互动机制;而缩小城乡居民消费差异的金融资源配置模式主要包括政府模式和市场模式。(5)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通过演进路径分析以及实证研究得出本文的研究结论,在此基础上结合机制与模式的设计,有针对性地提出充分发挥金融资源配置的功效,进一步缩小城乡居民消费差异,促进城乡经济协调发展的相关政策建议。2、研究结论本文的研究结论主要包括:(1)收入仍然是影响城乡居民消费的重要因素。无论是从长期还是短期来看,城乡居民收入仍然是影响其消费需求的重要因素。而且,在短期内,由于城乡居民收入增长的不确定性因素增多,城乡居民消费需求受到其收入的影响较大。就城乡居民对比来看,农村居民消费需求比城镇居民消费需求更容易受到其收入的影响。但是,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拉大,这也就进一步加剧了城乡居民消费之间的差异。(2)金融资源配置对城乡居民消费需求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但其效应有所不同。从长期来看,贷款和保险都对城乡居民消费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但是就其所产生的效应来看,贷款对城乡居民消费产生了正向的“挤入”效应;而保险则对城乡居民消费产生了反向的“挤出”效应。可见,贷款能够促进城乡居民消费的增长,而保险则成为城乡居民生活的“负担”就城乡居民对比来看,贷款对城镇居民消费所产生的“挤入”效应大于对农村居民消费所产生的“挤入”效应,而保险对农村居民消费所产生的“挤出”效应大于对城镇居民消费所产生的“挤出”效应。这也进一步加剧了我国城乡居民消费之间的差异,不利于城乡经济协调发展。(3)金融资源配置对城乡居民消费的影响呈现出时期差异的特征。对比“十五”时期和“十一五”时期两个阶段可以发现,随着时间的推移,贷款对城镇居民消费产生的“挤入”效应进一步加强,而对农村居民消费所产生的“挤入”效应则有所降低;保险对城乡居民消费的“挤出”效应都在进一步加强,而且这种情况在农村居民消费体现的尤为明显。(4)金融资源配置对城乡居民消费的影响呈现出区域差异的特征。由于我国在自然地理和社会经济发展都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因此金融资源配置对城乡居民消费的影响也存在着区域差异的特征。贷款对我国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的城乡居民消费产生了“挤入”效应,而对中部地区的城乡居民消费则产生了“挤出”效应;保险仅对东部地区城镇居民消费产生了“挤入”效应,而对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城镇居民消费和东、中和西部地区农村居民都产生了“挤出”效应。3、政策建议(1)进一步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不断优化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加快农村居民收入的增长速度。为此,政府应进一步出台相关政策,不断完善我国当前的收入分配制度,提高城乡居民部门收入在国民收入中所占的比重,提高城乡居民的劳动收入报酬。同时还要进一步推进我国的收入税制改革,让利于民,不断提高城乡居民的可支配收入。在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的过程中要特别注意提高我国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应采取各种综合性的措施,不断夯实农村居民收入基础,特别是要通过增加农村居民的财产性收入来提升其消费能力。(2)不断完善金融资源配置政策,进一步优化我国金融资源配置结构和体系,提升金融资源配置对城乡居民消费的影响效应。我国各级政府应出台相关政策进一步提升和完善我国的消费信贷服务体系,不断提高消费信贷的供给能力;商业银行在发展消费金融时要注重对消费金融产品进行创新以及差别化消费金融产品的发展,针对不同的消费群体采用不同的消费金融产品策略;政府和商业银行还要加强监管,严控由消费金融带来的金融风险;进一步改进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不断完善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和农村居民合作医疗保险制度。(3)制定差别化的金融资源配置政策,增强金融资源配置对城乡居民消费影响的针对性。由于金融资源配置对我国城乡居民消费的影响呈现出明显的区域差异特征,因此在制定金融资源配置政策时必须充分考虑到这一特性。在对待不同的地区不能采用“一刀切”的模式,而应当因地制宜地制定适合本地区的相关政策和制度。一方面,要加大对中西部地区金融资源的配置,尤其是中部地区金融资源的配置。另一方面,要加强区域间的经济合作以及区域间金融资源的自由流动。(4)制定有效的财政政策,转变城乡居民消费观念,充分发挥其对城乡居民消费的促进作用。政府在制定财政政策时要将更多的财政资金用于农村居民方向,不断完善对农村居民的各种补贴政策尤其是农村居民消费的补贴力度,充分调动农村居民消费的积极性,从而拉动农村居民消费需求,不断缩小城乡居民消费的差异。对于城镇居民来说,要充分利用城镇地区发达的经济、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以及丰富的经济资源来拉动城镇居民消费需求。另外,我国城乡居民还要转变传统的消费观念。将消费金融的理念深入到我国不同层次的消费者群体中,进而拉动我国城乡居民消费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