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活化过硫酸盐破乳处理冷轧乳化液废水机制及应用研究

来源 :武汉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j96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冷轧含油乳化液废水由于高毒性、高稳定性及高污染物浓度等特点,导致众多常规工艺无法对其进行有效处理。过硫酸盐(PS)氧化法作为一种新型高级氧化技术,已被广泛研究以处理各种难降解废水。冷轧工艺产生的乳化液废水温度达65℃以上,可有效活化PS,但由于PS在应对复杂有机废水时处理效果不佳,且PS消耗量大,处理成本高,故关于PS处理油类废水的研究甚少。因此,本研究提出以热活化PS破坏乳化液油水稳定性为目标的处理手段,并结合常规混凝技术提高油类物质分离效率,节约药耗和能耗,提高PS工艺应用于乳化液废水处理的潜力。
  本课题首先研究了热活化PS反应条件对破乳效果的影响,并通过响应面法优化反应条件,通过动力学模型分析初步探讨体系的COD去除机理。进一步探究热活化PS处理乳化液废水的自由基机理及破乳机理,最后研究了实际废水中可能存在的阴阳离子对破乳效果的影响及热活化PS结合混凝工艺对实际冷轧乳化液废水的处理,并进行了经济技术分析。研究所得的主要结论如下:
  (1)在单因素法所获得的最佳反应条件下热活化PS结合混凝工艺对模拟废水COD去除率达98.25%。响应面分析结果表明对破乳效果影响力排序为PS浓度>温度>pH,优化后最佳破乳条件为:温度70℃,PS初始浓度3.6mmol/L,pH=3,该条件下模型预测降解率与实际降解率十分接近,模型拟合度高。
  (2)动力学分析表明热活化PS破乳过程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可能是乳化液油水稳定体系破坏阶段,COD去除速率常数(22.02mg/L·min-1)较小;第二阶段油滴大量聚集脱稳,COD去除速率常数(136.68mg/L·min-1)大幅提高,这两阶段都符合零级动力学模型。第三阶段油滴继续聚集脱稳,但由于受到体系中油类物质浓度及PS浓度等的限制,该阶段更符合伪一级动力学模型。
  (3)自由基猝灭实验结果表明氧化还原电位更高、半衰期更长的SO4-·在体系中的贡献率约为77.74%,显著强于OH·(15.02%),电子顺磁共振(EPR)自由基检测实验直观显示了体系污染物对SO4-·的强竞争作用,表明其在热活化PS破乳体系发挥了主要作用。
  (4)处理前后乳化液中油类物质组分结构对比分析结果显示热活化PS破乳的主要机理为:由于界面膜屏蔽及各物质结构与SO4-·的反应性差异,醇类表面活性剂成分中的亲水基团(-OH)优先被SO4-·攻击并逐渐失去对强疏水性的矿物油组分(长链烷烃)及含氟酯类等的增溶作用,使其聚集脱稳,导致油水分离。热活化PS对冷轧行业常用的三种典型非离子表面活性剂配置的同浓度乳化液废水的破乳效果远优于典型阴离子表面活性剂配置的乳化液废水,表明表面活性剂亲水基团与SO4-·的反应性对破乳效果有决定性影响。
  (5)对乳化液油滴形态和粒径分布的研究显示乳化液油滴粒径随时间逐渐增大。斯托克斯公式分析计算表明油滴临界上浮粒径为13.448μm,大于该粒径油滴在破乳阶段即自动从乳化液中脱稳分离,粒径越大分离速度越快。
  (6)探究了应用热活化PS破乳结合混凝技术在处理实际冷轧乳化液废水时PS初始浓度及温度对COD去除率的影响规律。当PS浓度为6mmol/L、活化温度为70℃、PFS浓度为300mg/L、废水初始COD为7864.0mg/L时,COD去除率达96.9%,且水质波动对处理后出水COD去除影响较小,表明该技术可有效处理实际冷轧废水。
  (7)经济技术分析结果表明热活化PS破乳结合PFS混凝工艺药剂费用远低于单一热活化PS处理、加热硝酸酸化破乳及芬顿氧化处理工艺,且处理效果最佳,适宜于作为乳化液废水的预处理工艺,具有较强的应用潜力。
  
其他文献
近年来,大气污染、气候变化、自然能源与资源短缺等环境问题引起各行各业的广泛关注。尤其在建筑行业,其产生的建筑废弃物约占城市废弃物总量的36%。大量建筑废弃物的产生不仅造成自然资源的浪费,而且对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造成了污染,甚至威胁到了人们的生命安全。作为施工现场废弃物管理的重要依据及前提,施工现场废弃物量化及预测工作能够给政府部门及项目部废弃物管理人员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撑,从而提高建筑废弃物管理决策
磁流变弹性体(MRE)是一种新型磁流变智能材料,其磁控特性使它在结构半主动控制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近年来,基于磁流变液控制装置的研究比较多,已在土木工程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MRE在土木工程领域的应用较少。如何制备出机械性能良好、磁流变效应高的MRE是工程应用的研究重点。本文围绕MRE的制备以及建模展开描述,主要工作如下:(1)本文从材料的选择出发,制备不同组分的MRE,分别考虑铁粉含
冷弯型钢构件在偏离剪心的横向集中荷载作用下受弯的同时会受扭,构件截面上会同时产生弯曲正应力和翘曲正应力。而冷弯型钢构件因为其壁厚较薄的特点易发生局部屈曲,弯曲正应力与翘曲正应力的叠加一定情况下会导致构件的局部屈曲更易发生,使构件承载能力降低。本文通过理论推导和有限元模拟方法,对弯矩与扭矩联合作用下的冷弯C型钢梁和LSB钢梁的局部屈曲模式和承载力进行研究分析。首先对跨中集中扭矩作用下的开闭口混合截面
我国有三分之二以上的国土横贯山脉,且煤炭资源丰富,随着高速公路等大量交通基础设施的兴建,隧道穿越煤系地层的频率越来越大。在煤系地层中修建隧道除了可能出现塌方、突水、岩爆等常规隧道施工面临的各种灾害形式外,还存在因煤层引起的瓦斯爆炸、瓦斯窒息、煤层突出、煤层坍塌等特异性灾害,因此施工危险性非常高,工程建设中曾多次出现因施工不善导致的重大生产安全事故,造成恶劣影响。所以,深入分析煤系地层隧道施工安全的
学位
随着城市人口的增长和工业化的发展,城市固体废弃物不断增加。原有的垃圾填埋场已经不再能填埋垃圾,这些早期建立的垃圾填埋场现已位于城市当中,迫切需要进行改造,近些年来对其进行生态修复建成为城市主题公园是一大趋势。对其进行修复则涉及到多方面的岩土工程问题。其中垃圾土的组成成分极其复杂,且具有较强的时空变异性。为了获得其准确的极限承载力与变形特性对后续的大面积填筑土方进行堆山造景及安全的正常运营具有十分重
圆端形钢管混凝土兼顾较好的约束性能与较高的承载性能,近年来被广泛应用于桥梁工程中,国内外学者对圆端形钢管混凝土的轴压、偏压、纯弯、复杂受力下的力学性能等进行了研究与探讨,但目前缺少有关圆端形钢管混凝土长柱力学性能的研究。本文通过试验研究、有限元分析等方法,对圆端形钢管混凝土长柱轴压性能进行了系统深入的研究,具体内容如下:⑴对1根圆端形钢管混凝土短柱和5根圆端形钢管混凝土中长柱试件进行轴压试验,试件
石膏基自流平材料作为新型建筑材料具有质量轻、抗开裂、保温性能好等特性。大面积推广石膏基自流平材料在建筑工程的应用,不仅可以解决工业副产石膏大量堆存对环境造成的污染问题,还能促进新型建筑材料的发展,简化施工流程的同时降低施工成本,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应用前景。目前,我国的石膏基自流平材料仍处于研究阶段,产品性能不稳定,缺乏完备的技术体系。为实现石膏基自流平材料的广泛应用,本文依托湖北省技术创新专项重
大跨越输电线路作为大型生命线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现代化经济建设中起着重要作用。输电塔线体系作为一种大跨度的“塔-索”连接结构,其自身刚度较小且沿塔高分布不均匀,以及复杂的塔线耦联振动效应,使得结构在动力荷载作用下反应显著。因此,研究输电塔线体系的动力荷载响应并提出有效的措施减小结构动力响应以确保结构正常使用,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以中国沿海某地区输电线路为研究背景,对输电线路进行现场实测
随着科技的发展,大跨度楼盖、人行天桥等建筑日益增多。在静力荷载作用下其具有较高的强度,但在地震、强风以及人致振动等外界强烈作用下,会造成巨幅振动,这不仅会使建筑的寿命减短,甚至会致使结构坍塌。传统动力吸振器是一种常用于结构振动控制的减振装置,其主要由弹簧、质量和阻尼元件组成。当其频率与受控结构的自振频率相吻合时,其可以起到较好的减振效果。然而,在长期使用过程中,受控结构会出现频率“漂移”现象,传统
近年来,土木工程结构的健康检测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而如何准确识别结构的自振频率、阻尼比等模态参数,是土木工程结构健康监测、控制和状态评估等工作的核心问题。因此,模态参数识别技术及其理论基础已经成为土木工程领域的研究热点。受到工程结构自身尺寸、约束条件等因素的影响,难以对结构进行有效的人为激励,也难以有效地测量激励信号。因此,传统的基于输入输出信号的模态参数识别方法在实际工程中很少应用。相比较而言,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