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快速的城镇化进程中,农村劳动力“双向流动”并存。近年来,农村劳动力回流已然成为常态,是城镇化进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为乡村振兴、家庭福利增进等带来诸多积极的回流效应。在此背景下,两会及近年中央一号文件均强调“保就业”“稳就业”是当前乡村振兴进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有必要探究当前时期农村回流劳动力的就业选择及就业稳定性的个体行为特征,分析其影响因素,以进一步推进返乡农民工稳定就业,拓展增收渠道。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内外学者根据各自国家的实际情况进行划分适合其研究样本的家庭生命周期标准,来研究农户行为。因此,本文在综合“林善浪五阶段模型”和“吴海涛六阶段模型”的基础上,构建了一个更适合调研地的家庭生命周期阶段划分标准,依据家庭人口特征将家庭划分为起步期、抚养期、负担期、稳定期、赡养期和空巢期6个阶段,并验证了构建的家庭生命周期模型的合理性。本文以劳动力回流相关理论、家庭生命周期理论等为指导,以河南省虞城县539位农村回流劳动力调研数据为基础,以“文献梳理-实地调研-分析问题-实证检验-提出建议”为思路撰写全文。首先介绍河南省及虞城县概况和经济状况,然后对农村回流劳动力所属村庄基本情况、生计资本情况和回流前后职业转换进行描述。其次根据实地调研数据,在家庭生命周期的视角下从农村回流劳动力回流就业概述(原因、工作地点、回流时长、创业计划)、就业选择和就业稳定性3个方面来介绍农村回流劳动力就业的基本情况,并对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阐述。最后根据probit模型回归分析方法,综合分析不同因素对农村回流劳动力就业选择及就业稳定性的影响程度和作用方向。结果表明:(1)农村回流劳动力就业选择决策及就业稳定性是家庭生命周期类型、生计资本、回流特征等多元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2)相对于抚养期家庭,其他家庭类型的农村回流劳动力更倾向于从事农业,就业状态更稳定,且同一因素影响程度与作用方向存在差异。因此在执行相关的就业政策时,需根据农村回流劳动力所处不同的家庭生命周期类型,采取精准适用的激励措施促进其多渠道转移就业,强化就业的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