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水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不可或缺的部分。在水资源日益紧张的背景下,它也逐步发展成为能引起全球关注的热门话题。200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就将第十四个世界水日的主题定为“水与文化”。水为何如此重要?水文化为何在当今如此引人关注?因为水与人类的生产生活休戚相关;水文化蕴藏着当前社会非常需要的文化营养,它会告诉我们该怎样与水相处,怎样面对我们的生活。事实告诉我们,要想实现人与水的和谐相处,在科技手段之外,更需要解读水文化,发现水文化的精神内涵,借助水文化来进行自我反思和自我定位。让文化为人类个体和人类社会的发展服务,这既是在生活中传承水文化,同时也是在不断丰富水文化的内涵,不断为水文化注入新的活力。大汶河,古汶水。发源于泰莱山区,汇泰山山脉、蒙山支脉诸水,流入黄河。早在《诗经·齐风》中就有“汶水汤汤,行人彭彭”的佳句,以简约的笔触生动地再现了当年大汶河两岸“车如流水马如龙”的繁华和喧嚣;清朝名士姚鼐笔下也留下了“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的画面,汶水如画,令人向往,而如今的大汶河早已不复往昔。本文选择大汶河水文化这一研究对象,基于历史与现实两方面考虑:一方面,历史上对大汶河的治理过程中,不仅涌现了众多有杰出贡献的治水名人,而且在治水过程中留下了众多水利工程设施,这些是大汶河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大汶河有着丰富的水文化内容,值得我们去开发。与此同时在国家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以及大运河申遗的背景下,开发大运河水文化势在必行。另一方面,从现实考虑,当前的大汶河开发利用中存在的诸多弊端,导致如今的大汶河生态环境恶化,究其原因,笔者认为主要是水文化的缺失,对水文化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造成的。同时,作者自幼生活在大汶河岸边,对这条河流不仅倍感亲切,更深切的希望大汶河能真正实现复兴,重塑辉煌。这种强烈的“地方感”促使自己选择大汶河水文化作为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的选题。在利用大量元、明、清乃至民国的方志资料、文史资料、笔记史料的基础上,并辅以正史、实录等资料,企图真实的描述大汶河的历史,为今天充分挖掘大汶河水文化的文化价值,开发与保护大汶河水文化,带动地方经济发展,提供一种带有历史眼光的建设性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