锂离子电池用Si/C复合负极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来源 :华南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orpheu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硅材料由于具有高的理论比容量、低的电位平台、储量丰富和环境友好等优点,被认为是最有前景的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之一。但是,硅材料较低的电导率和嵌锂过程中巨大的体积膨胀导致颗粒粉碎,严重制约了硅负极材料的商业化应用。本文从纳米硅入手通过喷雾干燥-高温热解工艺制备了Si/C复合材料。运用XRD、SEM、TEM、恒流充放电和交流阻抗法等手段对Si/C复合材料的结构、形貌和电化学性能进行表征,探索了碳源、热解温度、碳源添加量、石墨含量等因素,以及碳纳米管添加对Si/C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首先,以聚乙烯吡咯烷酮(PVP)为碳源,采用喷雾干燥-高温热解工艺制备了Si@CG复合材料,确定了碳源的最佳热解温度为600℃,在此温度下制备的复合材料以100mA/g充放电,首次放电比容量为953.5mAh/g,首次库伦效率为85.3%,循环50周后容量保持为87.2%。石墨(Graphite)和PVP添加量对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硅、PVP和石墨质量比为1:1.5:3.5时,复合材料电化学性能最佳,以100 mA/g电流密度充放电,复合材料的首次库伦效率提高到86.3%,首次放电比容量为884.5mAh/g,经100周循环后,容量保持率为80.2%。其次,以沥青为碳源制备了Si@C复合材料,当热解温度为1050℃时,Si@C复合材料的电化学性能最佳,以100 mA/g电流密度充放电,首次库伦效率为86.1%,首次放电比容量为1706.4mAh/g,经80周循环后,容量保持率46.7%。然后将Si@C与石墨混合制备了Si@C-G复合材料,石墨的添加改善了复合材料的循环性能。Si@C与石墨质量比为15:85时,Si@C-G复合材料的综合电化学性能最佳。以100 mA/g电流密度充放电,首次库伦效率为86.9%,首次放电比容量为695.4 mAh/g,循环100周后容量为565.1mAh/g,容量保持率为89.8%。最后,以丁苯橡胶为碳源制备了Si@C-2复合材料,80周循环后容量为1361.6mAh/g,容量保持率为51.7%,循环稳定性明显优于以沥青为碳源制备的Si@C-1复合材料。在Si@C复合材料中引入了碳纳米管(CNTs),当CNTs添加量为8%时,制备的Si/CNTs@C复合材料具有最佳的电化学性能,首次库伦效率为79.9%,首次放电比容量为3077.8mAh/g,在200mA/g电流密度下充放电,100周循环后放电比容量为1410.7 mAh/g,容量保持率为63.8%。同时,复合材料也表现出优异的倍率性能,在500mA/g和1000mA/g电流密度下充放电,放电比容量分别为1463.8mAh/g和1165.7mAh/g。
其他文献
<正> 腕踝针是根据经络学说、针灸疗法以及电刺激疗法的经验摸索出来的一种简便易行的疗法。我们开展这项疗法已四年多,对神经、消化、呼吸、泌尿、生殖、五官科等各种疾病痛
期刊
目的研究胎膜早破(PROM)与难产之间的关系及护理方法;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2018年收治的160例孕妇,根据是否发生胎膜早破,将其分为早破组和健康组,各80例,比较两组产妇胎儿分娩的
燃油加油机检定准确度直接影响着燃油市场的发展,也是保障燃油消费者合法权益的重要基础。在燃油加油机的使用过程中,其检定准确度很容易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这不仅影响广大
微信作为目前国内最主流的移动平台即时通讯软件,其4.0之后的版本采用基于RSA-2048、AES-CBC-128加密算法的加密方式实现保密通信,这种加密方式为大多数即时通讯软件使用。微
本文以分析讨论卫星广播电视上行传输系统自动化改造的改造思想为基础,进一步分析讨论了SDI以及ASI自动切换开关以及中频射频自动切换开关技术,并就使用、维护心得做了归纳总
针对尕斯油田油泥处理难度大,严重影响现场生产和生态环境,本着源于油藏,用于油藏的原则,开展油泥调剖技术研究,通过科研攻关,明确了油泥调剖的封堵机理,研制出油泥调剖剂配
目的对比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阴性保腋窝术与腋窝清扫术对乳腺癌的治疗效果,为临床治疗乳腺癌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将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阴性保腋窝术的35名患者作为观察组,进
重复接地就是在中性点直接接地的系统中,在零干线的一处或多处用金属导线连接接地装置。其功效能降低漏电设备外壳的对地电压、减轻零线断线后可能出现的危险、防止零线断线
波形发生器是随着不断进步的计算机技术和微电子技术在测量仪器中的应用而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类新型信号源。产生任意波形通常采用基于数字合成的方法,即先将所需产生信号波
针对陕北地区菌草的繁殖问题,重点从压条繁殖、扦插育苗、嫁接育苗、组织培养育苗4个方面对菌草的育苗技术进行了综述,并探讨了未来的研究方向和育苗重点技术,旨在为促进陕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