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明选家许以忠及其书籍编纂研究

来源 :南昌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soqyh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许以忠作为晚明热点四六选本家、传奇剧作家,着述颇丰,而其生平经历、作品却少有人进行专门研究。
  绪论部分首先对当前有关许以忠研究现状作了整体梳理,在此基础上,将许以忠及其书籍研究深入推进,并明确了本文的研究重难点与创新意义。
  第一章主要在於对许以忠其人生经历轨迹作考证,以求知人论世;考证其字号、书斋名、仕宦经历;并考述时事传奇剧本《三节记》冠名权。
  第二章选取许氏所编选的四六、书牍着作共计十三种,对它们的书目卷次、存佚藏地、编着者情况、基本内容、编纂宗旨、目录着录等方面进行基本整理,列出提要。
  第三章以许以忠参编通俗类书《故事白眉》为具体研究对象,对笔者所经手版本进行梳理,对於版本之间的异同做出比较,并分析造成《故事白眉》作者改变这一现象背後的具体原因:王、许二人後期编书重心的不同,导致着作权分化;另外也有後期许以忠名气远远大过邓志谟,出於商业原因的考量。但实际上,着作权应该是许以忠与邓志谟共同所有。作为世代累积型书籍,在时间的流逝与版本的再刊中,修改内容,更换着者,是合情合理的事情。许以忠主要负责後期四六书启表语选人选篇,邓志谟主要负责词条的选择、分类、注释等工作。
  第四章以许以忠四六启总集《新刻旁注四六类函》编纂研究为中心,探析许以忠所供职车书楼及其四六启总集编刻大背景之下的书坊特色,在此基础上具体研究许以忠《旁注四六类函》与车书楼四六启总集编纂之间的渊源联系,分析《旁注四六类函》在车书楼四六总集中的独到性四六批评观——重情尚眞、文辞皆备;以及对当代创作的真实展示与典范性作用——挑名公时人、选生活俗篇。此外,通过与非车书同类书籍比较分析,探讨《旁注四六类函》对於非车书楼四六总集的主动被影响与影响辐射作用。
  第五章以许以忠散体尺牍《精选当代各名公短札字字珠》为研究对象,对选篇选人情况进行具体统计分析,得出王焞与许以忠二人选篇差异,并沿着这一问题深入展开,探究其选篇差异背後所反映的不同尺牍批评观念——垂世与经世,醒眼燥脾与浓艳博赡。
  结论与展望部分,对全文内容进行一次总的提炼概括,并对於论文中存在的不足作出反思。
其他文献
情节加重犯作为我国刑法中广泛存在的一种犯罪形态,包含着重要的刑法价值,对于情节加重犯的理论研究,将对司法实践中的罪数判断和刑事处罚产生影响,以使罪刑设置更加公正和合理。本文分六个部分,从情节加重犯的理论属性入手,以加重情节为重点,对情节加重犯进行全面的分析和归类,并对其罪数属性及完成形态等争议较大的问题进行论证,最后对刑事立法模式进行评析并提出建议,从而明确情节加重犯在刑法理论中的地位,并与其他罪
本文以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的颁布为契机,以公司独立人格和股东有限责任这一公司法律制度的两大基石为研究背景,分析了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兴起的原因。通过对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语源、含义、特点及与相关制度区别的研究,明确了公司法人人格否认概念的内涵和外延;通过考察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在国外的法律适用情况和理论基础,归纳国内学者对该制度适用要件的分析以及在国外判例和制定法中的主要适用范围,对公
近年来,随着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阶段,伴随着制度的深刻转型,各类金融诈骗犯罪层出不穷,而贷款诈骗犯罪更是其中的活跃者。其作为一种新型的经济犯罪,自它在立法上被确立时起,就引起学者们的关注,成为学术界研究的热点问题。这一方面是因为学者们对该罪的一些构成特征存在不同的理解;另一方面是囿于立法本身的限制,实务部门在认定具体问题时确有难度,审判实践需要理论上的回应和支持。基于此目的,本文试图就相关
在一定的语境中,一些词或短语通过颠倒组成成分的顺序来表达一定的意义,这两个出现在同一语言片段中的组成成分颠倒、语音相同或相近、书写形式相同或不同的对称结构称为类逆序结构。类逆序结构种类多样。从音形关系角度来看,有同音同形、同音不同形、同形不同音和音形相近四种类型;从单位性质角度分,一组类逆序结构中的两个对称结构可以都是词,可以是词和短语相互转变,可以都是短语,可以是词和缩略语相互转变。句法平面中,
学位
元代文学批评上承唐宋,下启明清,以融通为旨归,在对前人文论的总结与  反思中,孕育着明清文学发展的方向。笑隐大䜣作为元代中后期江南禅宗的官方  代表,集僧、宦、诗人、书画家等多重身份于一体,对时局和文坛风气都有极其  敏锐的洞察,他的道场也成为儒释交流的重要平台。大䜣在文学史上享有盛誉,  所著《蒲室集》遍传中外,其文论思想与创作风格在当时和后世都有较大的影响。  因此,梳理元代的文学批评,不应绕
学位
“国剧运动”是20世纪20年代,由余上沅、熊佛西、张嘉铸、闻一多等人发起的一场戏剧运动,是他们对中国话剧民族化所进行的有益探索。本文用四章篇幅对“国剧运动”的缘起、运动发展始末、理论探索与实践努力、争鸣及影响等加以分析,以期对20世纪以来中国话剧民族化进程中被忽略的重要一环进行评估和重新认识。  第一章主要介绍“国剧运动”的发生。“国剧运动”诞生于20世纪20年代中后期,此时的中国经历了鸦片战争、
作为“七月诗派”重要成员,自20世纪40年代以来,绿原投身诗歌创作近七十年。绿原新诗批评思想,既是其创作实践的产物,更受到古今中外诗学传统,尤其是鲁迅现实主义和胡风主观战斗精神的重要影响。自由诗是绿原的诗学起点,他充分论证自由诗存在的合法性和必然性:通过对中西自由诗传统的梳理,指出自由诗与中国古体诗一脉相承,具有自然抒情的诗歌本色;通过阐释艾青、七月诗派所作出的自由诗实绩,展示出探索自由诗道路所作
学位
一方面,明末万历年间,四大名僧积极宣扬佛法,使得从明初就走下坡路的佛教开始出现短暂的振兴局面,这为钱谦益接触和学习佛法提供了可能;另一方面,受家族浓厚奉佛氛围、晚明居士佛教兴起及管志道心学思想的影响,钱谦益一边刻苦钻研佛教经典文著,一边又积极与名僧交流,为其形成独特的佛学见解与体悟夯实了基础。外在时代与家庭背景的推动与内在精神的驱使,最终促使钱谦益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佛学思想,而这一佛学思想也影响着其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