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5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达到749万人,相比2014年增加了22万人,再创历史新高,被冠以“最难就业季”称号。“就业难”再一次成为政府、社会、高校、毕业生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随着“一次性就业率”弊端的显现,高校、国家的关注点逐步从“量”转向“质”,从仅依靠就业率来衡量一所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水平、质量和竞争力,到关注多种评价因素,就业质量内涵丰富,要衡量它就需要构建科学、可行、适用的综合评价体系。高等教育质量的核心是人才培养质量,研究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影响因素及对策显得尤为重要。本研究中毕业生就业质量的“就业”是指大学生在大学学习生活结束即将踏入社会时所选择的第一份工作,即初次就业。就业质量是一个衡量劳动者在就业过程中的就业状况、各方面满意度的综合概念。笔者在文献综述的基础上,通过德尔菲法构建就业质量评价体系,并从薪酬福利、就业满意度、人职匹配度、专业相关度、工作稳定性五个方面评价其就业质量。通过对武汉某高校2015届855名本科毕业生开展实证调查、收集数据,运用多元回归分析等多种方法分析数据,然后得出结论,最后根据研究结果分别从毕业生、高校、企业角度提出对策建议。实证研究主要结论如下:(1)在29个影响因素中,学习成绩、简历投递数量、信息获取渠道、目标公司认知度、职业生涯规划明确程度、自信勇敢、乐观希望显著正向影响就业质量;(2)社会资本对大学生就业质量各指标均没有显著的影响;(3)专业属性与就业满意度、人职匹配度负相关;(4)担任学生干部次数与就业质量专业相关度负相关。根据研究结论,本研究建议毕业生要转变观念,积极参与到就业活动中;增强心理资本存储量,培养自信,开发希望;注重人力资本的积累。高校应以市场为主导,优化专业改革;构建全程化的职业发展教育课程体系,注重培养学生心理资本;完善就业招聘服务、拓展就业信息渠道。企业要完善公司管理制度、构建和谐的企业文化,长期保持与高校之间的互动联系,建立用人单位与高校之间的良性互动平台。